颜丹:中国为什么大肆兴建空置的购物中心?

作者:颜丹

最新的《》年度报告有显示,“,全球购物中心新增面积达1250万平米,而中国以年度新增面积575万平米再次拔得头筹”;“在全球前十位最活跃的购物中心中,占据了7席”,它们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南京、深圳、天津。然而,这里所称道的“活跃”,仅限于用来说明这些购物中心的大肆,若用来形容使用和经营的状况,就显得有些讽刺了。

有关购物中心的使用和经营状况,经调查得出的数据其实并不太乐观。在中国接受调查的13座一、二级城市中,有9座均被认为是“承担了中度或高度的过量供应风险”。由于市场活跃度下降,一些购物中心不得不延期开业;由于在预租阶段租不出去,2016年全国50%的新增购物中心都将完工日期延长了至少六个月。

既然做买卖,必然要考虑到投入、产出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对比上述两组截然不同的数据,我们或只能得出两个结论,要么是兴建者的脑子有问题,要么是大肆兴建的背后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只要看了此前一年,即2015年的两组数据,大家就会发现,策划兴建购物中心的领导们其实并不糊涂,他们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2015年,中国的购物中心新增面积比2016年还多,已超过600万平米。但另有2014、201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商铺以及购物中心都呈现出了不同比例的。仅就商铺而言,市场空置率最高的是沈阳,2014、2015年分别为18.2%和18.5%,呈现出上升的态势。繁华都市上海分别为10.7%和12.4%,也是有增无减。再说购物中心,2015年,青岛以27.8%的高比例排在各城市的首位。天津、重庆的空置率都在10%以上,但此后的2016年,这两座城市仍在全球购物中心新增面积的排名中跻身前十。

从这种根本不管是否会空置,一味的要在中国各地矗立起一座座摩登高楼的执著中,虚空的繁华、惨淡的光鲜根本就不难被识破。因为假的真不了,购物中心的存在意义原本就不是用来炫耀伟岸的身姿以及光鲜的外表的;无人问津,将直接涉及投资者的财富折损。

如今,纵观国内,人民币贬值、通胀加剧、老百姓的购买力持续疲软。而另一方面,商家在高税收、高房租的巨大成本面前,谁都不会选择去当铤而走险的冤大头。上当受骗的承租者越来越少,捂紧了口袋、不听忽悠的越来越多。这就是中国畸形发展到今天无法掩盖、无法作假的事实。因此,不建购物中心还好,一建就彻底暴露了。

然而,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状态似乎还在继续。从2016年呈现出的不相上下的新增面积来看,习惯了“假、大、空”,不怕被人看到“鬼城”林立的中共官方仍打算将空置率越来越高的购物中心持续兴建下去。主管部门似乎铁了心,决不活在众人的眼光里。而原因就在于,领导们或许早已知晓,不建比建死的更快、输得更惨。

在领导们看来,兴建这类大型设施,至少能实现一部分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利润。商场里的商铺无人问津没关系,最起码,工厂能听见冶炼、锻造的轰鸣声。没人消费也没关系,最起码,工厂里的工人还有微薄的工资可领;哪怕企业年年亏损,领导们也能照拿高薪。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所谓“支柱产业”仍旧可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有事可干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将无数吨钢筋、水泥从工厂搬到马路上,或许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种让权贵们先富起来、直到今天仍欲罢不能的工业经济,伴随着持续的增产,给环境也带来了难以修复的巨大伤害。有专家算过一笔账,中国因环境被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最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仅要为领导们的决策买单,也将要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背负上更多的经济负担。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这般寻求发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中国人努力去实现这种到头来损失惨重的发展又是为了什么呢?

不难看出,兴建购物中心也好,把房子拆了建、建了拆也罢,都决不只是把钢筋、水泥搬到马路上这么简单。因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切资源、大自然的一切因素,都呈现出了循环往复的状态。被善用,实现的便是良性循环,若用来谋取私利,则是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并且每个人都会一直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深受其害。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