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医秘方手稿曝光 市值估2亿多元


御医汪必昌的医书手稿 网络图片

记者/主持人:董筱然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董筱然综合报导)“中医”对外国人来说很神秘,对中国人来说就既熟悉又陌生。5月21日,一位清代御医的医书手稿首次曝光; 手稿中披露的500多种,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癌症、、尿血吐血等。

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昨日在北京的发布会上公布,清朝嘉庆年间的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的孤本秘籍手稿,令尘封近200年的御医手稿重见天日,当中记载540种(约650个)包括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部份更对现代中医有指导意义。有拍卖公司估计,此稿本的价能达到2.16亿元人民币。

该稿本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发现。今年1月,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开始了民间收藏明清时期御医手稿的征集活动。在此次征集活动中,一批精品御医手稿陆续出现,尘封近200年的汪必昌未刊稿本即为此中上品。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县人,生于1764年,卒年不详。汪在嘉庆年间被选入太医院,任职9年,并曾在嘉庆皇帝五十寿辰时受到封赏,其父也获赠官职。嘉庆15年(公元1810年),汪离开太医院返回家乡,在临行前根据其所学写出《聊复集》一书,同年由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刻而广为流传。

公开出版的《聊复集》有五卷,分别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玉钥集》。而此次发现的未刊稿本有四,分别是《怪证汇纂》七叶、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方法》。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占整个稿本的四分之三有余,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540种,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等。

参与发布会的北京大学教授姚伯岳,认定此稿本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该部未刊稿本从其纸张、正文笔迹、与正文同一增补修改手迹和正文内容、增补修改内容等诸多因素综合鉴定,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这是造不出来的。”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前总经理拓晓堂认为此稿本的价值极高。他指出,晚清御医任锡庚的50种秘方在2007年时就拍出200万元,平均每种秘方4万元。如今过了10年,他预估,一般稿本手稿的价格都至少上升10倍,如果以每种秘方或偏方40万元计算,此稿本的价值就高达2.16亿元。

中医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瑰宝,中国从神农尝百草,到扁鹊见蔡桓公再到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这些耳熟能详的人或故事流传后世至今被后人称颂。中医的部分药方因治病效果奇特也一直沿用至今。像以中医药起家的云南白药集团就被美国《巴伦周刊》列为“美国人必须知道的10个中国品牌”。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的快,中医治疗的慢,需要做手术等急性病症需要西医,而中医只是起到调理作用。从这次面世的清朝御医秘方来看,古代早有医治肿瘤、癌症等的秘方,不用打针吃药放疗化疗,实际则比当今看似先进的西医要先进许多。

许多网民纷纷在社交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医的秘方能治病我一直都信的,中国古代的中医不但药方好,医生的医术也是很讲究的,只是这个秘方今天再来用,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毕竟中医的经验手法失传那么久,光靠药方能达到治疗效果吗?”、“秘方遇见假中药=自毁武功”、“建议还是将秘方完整封存吧,现在中药都是农药喂起来的,这样的药方会不会把名医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还是古代好,没有奇奇怪怪的病,做人也不用那么痛苦,遇到个名医还可以起死回生,得病吃两服中药就妥了,现在也没那么轻松咯。”

近年来,中药野生变家种,地道药材异地无序种植,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中药材品质。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杨超波先生表示:由于整个道德水平的下滑和中国大陆的现行体制,使得中医早已蜕变。而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中药,也因为多种原因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他认为还有以下3方面原因:1、部分药性很强的药材绝迹或被禁用; 2、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几近失传;3、中药材市场假药泛滥,坑人害己。

据报,中药材之所以质量不好,还因为一些地方只顾经济效益,中药材种植“随心所欲”;优质药材因市场竞争力而卖不到好价钱,导致种植优质药材的药农越来越少。

陆媒曾报导,中药材掺假在中国大型中药材市场均有。2013年7月初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五个大型中药材市场,即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市场、广州清平及广西玉林等地及周边地区进行暗访摸底,发现在全国多地中药材市场上销售的药材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假冒伪劣、掺杂使假、违规经营、非法加工等现象。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