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美國總統的惡性腫瘤 4 個月就治好了?難道這種方法只有外國有?

2015年8月20日,91歲的卡特透露,自己得了惡性黑素瘤,病灶最早在肝臟發現,後來又轉移到了大腦。

卡特表示「已經做好一切準備,並期待一次新的冒險」,開始接受抗癌后僅4個月,腦部掃描顯示,已經沒有了黑素瘤的蹤跡,也已經消失。

一個高齡的惡性患者,已經發生腦轉移的情況下,在短短4個月的治療后,取得了如此顯著的療效,不少人驚呼:他是怎麼做到的?

●●●

卡特總統的是如何得到控制的?

在開始治療前,卡特總統接受了基因檢測。基於他的基因檢測結果和身體狀況,給他進行了手術、放療和一種新型的免疫治療,這種「量體裁衣」的醫療模式,就是人們所說的「個性化醫療」。

其中的免疫治療,是通過服用一種免疫藥物,針對性地殺死癌細胞,又不像傳統化療藥物那樣,對全身進行「掃射式」地治療,提高療效的同時又降低了副作用。然而,這種免疫治療並不是對所有晚期癌症患者都有效果。

治療有沒有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這個治療是否足夠「個性化」。卡特所接受的個性化醫療模式,不僅在黑素瘤,在其他癌症的治療中,也有很重大的意義。

究竟什麼是個性化醫療?個性化醫療在中國有嗎?

針對這一論題,丁香園出品的視頻欄目《中國面對面》,第三期節目《看病個性化,可能嗎?》邀請到了三位分別來自知名醫療機構和生物醫療企業的領航者:河北燕達醫院院長侯艷寧、天益健康科學研究院(鎮江)有限董事陳順治、Bio-Techne大中華區董事長及總裁邵曉文。

他們結合自身多年的行業經驗,對個性化醫療應用的可行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下選取了部分討論的內容,希望能夠讓您對「個性化醫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什麼是個性化醫療?

個性化醫療是一種全新的定製醫療模式,它以患者個人獨一無二的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一些其他身體特質信息,為每個人量身設計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如果把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比喻成龐大的軍隊,雖然張三和李四得了同一種癌症,但他們體內的癌細胞兵種卻可以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的結果就是,同樣的治療手段、同樣的藥物,張三一治就好,對李四卻完全無效。

個體間的差異,也正是「癌症個性化醫療」被推崇的原因。

●●●

不得不提的基因檢測

給患者進行個性化醫療前,醫生需要通過各種檢查,首先對患者進行精確地診斷。

有時候,醫生會對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進行基因檢測,目的是為了了解腫瘤的突變基因,從而可以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必要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患者的好幾位家人都得了同一種癌症,看上去特別像是遺傳的,那就可以提前進行預防性基因檢測,這樣能幫助他們儘早採取應對措施,降低患癌風險。

比如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她的媽媽和姐姐都得了乳腺癌,她在接受基因檢測后,確認自己也有同樣的基因缺陷,就提前進行了一些預防措施。

但是,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預防性基因檢測的價值卻十分有限。基因檢測結果只能說明個體是否攜帶癌症相關變異基因,但無法確認是否會患癌。

●●●

什麼樣的人才能接受個性化醫療?

1.個性化醫療,目前只在幾種的治療中有比較成熟的方案

個性化醫療並不能解決所有癌症治療的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基因檢測的技術,只在部分疾病中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檢測出來。

個性化醫療在腫瘤領域已有一定應用,包括肺癌、乳腺癌、腸癌等高發癌症。

而在其他複雜慢性病領域,如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個性化醫療還處於前期研究階段。

2.在疾病不同的階段,可以考慮應用個性化醫療

另一方面,更多疾病不只是基因本身的問題,生物、環境、社會、心理等很多因素都是導致個性化分類難以開展的原因。

3.請選擇有資質的醫院和公司

基因檢測和個性化治療並不是只有在美國才有,但是目前國內技術成熟的公司並不多,所以選擇的時候要注意辨識公司的資質,所有基因測序產品,都需要經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衛計委二次審批后,方可進入應用。

從1971年開始打響「癌症戰爭」以來,醫療科研人士對癌症的理解已經深入了很多。醫學的進步,也使得癌症患者存活率逐年提高。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隨著個性化治療的發展,一度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癌症,總會有被我們攻克的一天。

來源:丁香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