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节目如约而至。自2016年节目创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喜欢上了这档节目,看《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了大家春节里的固定节目。
在2月13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有位年仅10岁的男孩黄嘉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大浪淘沙环节中他以最高的正确率、最短的答题时间脱颖而出。
接下来的对决赛中,他不断战胜对手,这些对手大多比他年纪要大上许多,有高一的学生,也有边防战士,黄嘉晨的形容举止始终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可惜的是,他在擂主争夺赛中败下阵来,但他依然保持微笑,大气豁达的态度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
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很难去注意到黄嘉晨只有十岁这个事实,他沉着应战的态度令人不自觉地把他看成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而不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现在有句话“不怕学霸成绩好,就怕学霸放寒假”,在寒假暑假这样的长假期里,普通的孩子们都是放开了心尽情玩,而学霸则是放开了心尽情上补习班,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提升计划。学霸们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线,那么是不是精英教育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呢?
前不久清华大学公布了奖学金名单,榜上有名的才子们个个简历惊人,让我等凡人自惭形秽自愧不如。考上清华的很多人都说:上了清华以后才发现,同学们考进来都不是靠努力,他们就是很聪明。
什么是精英教育
可是人们对于精英教育的追求并不会因此而停止,精英教育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的所谓精英教育已经渐渐脱离了原始的含义,变得更加功利性,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就是“精英教育”了,其实不然。首先,精英教育并不是上各种补习班,精英教育出来的也并不都是“精英”,所谓的精英教育并没有特别的课程内容,而是指一种高期待高强度。
我们都知道,任何社会都有贫富差距,社会的资源总是呈金字塔形分布,在金字塔顶部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却掌握了整个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
英美国家的最高学府往往会通过一两门精英课程的考试来筛选入学的学生,比如拉丁文、希腊语,当然也可以是皮划艇、打冰球,只要是少部分家庭才能够负担地起的课程就对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筛选出来,进行定向地培养。
而中国的所谓精英教育,还远远没有到这一步,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精英教育就是费用高昂的语数外补习班。
清华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历来是无数学子挤破头也要去考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十几年寒窗苦读进去后才发现,原来同学中的许多人并不是靠努力才进来的,他们天资聪颖,只要在适当地时机努力一把就能轻松跨入清华园,这种认知让我等凡人能够吐出一升血来。不得不感叹有些人真的是天赋型选手,普通人只能望其项背。
天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天才看一遍就能背出的题目,普通人可能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记下来。这之间的鸿沟光靠努力不一定能够弥补。而最无奈的是,天赋之所以叫天赋,就是因为它是先天的,并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现代科技还没有找到能够提高人类先天智商的途径。
有人说,“精英教育”的真相原来如此,拼的还是天赋,那努力的人就一定不如天赋强的人吗?也不尽然,努力成功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
杨易是北京新东方的数学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光看这些资料是不是会觉得杨易就是个天才型选手呢?
其实杨易小学的时候数学并不好,尤其是计算能力非常差,他的数学在班里属于垫底的水平。二年级的时候还一度成为班里的倒数第一名。但是杨易并没有认为自己数学天赋差就放弃了,他始终坚信学好数学还有其他方法。
他还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去,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学霸。别人称他为天才,只有他自己知道“天才”的养成背后藏着别人看不见的艰辛与付出。
之前有一个北京青年采访录,采访了200位年轻人,其中有不少是大学生。有一位清华的学子谈到,刚上清华之后他就傻眼了,课程难到根本看不懂,而他身边的很多人却学得很轻松。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考上清华之前他在学校是高高在上的那一个,但是到了清华才发现比自己聪明的人多得是,他们只要轻轻松松就能完成自己抓破脑袋才能完成的课业。学霸终于懂得了学渣无奈的心情。
这段采访其实还有后半段内容,这位学生说道,当时因为心理上产生了非常大的落差,导致心情很沮丧,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回复他说:你上大学,首先要搞清楚两件事情,第一是认识自己,第二是你要找到前进的方向。只有发现完整的自己并且合理地找到前进的方向,找到你想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你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动力。这个学生说自己到现在都记得老师说的这段话,这才是他在采访中最想表达的东西。
宾夕法尼亚有一位心理学教授专门就天赋还是努力重要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坚毅》。安杰拉.达科沃斯曾经是一位老师,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中成绩最好的往往是那些最努力的孩子,而最聪明的孩子常常无法得到最好的成绩。她对此产生了疑惑,为了研究这一课题,她重回校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同时继续研究关于努力、天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她在坚毅一书中谈到了两个公式:天赋加上努力可以获得技能,技能加上努力才能获得成就。努力起到了放大成功效应的作用。
小结:有人曾说,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句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个容器,造型千变万化,有的瓶口很细,装水的时候就会比较慢,有的瓶口敞开,很快就能装满,就好比我们的天赋各有高低,有的人学什么都很快,有的人怎么也学不会。
但只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哪怕是瓶口再细的瓶子都能慢慢地装满水,只要你别放弃。天赋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优异的表现也可以来自于认真地锤炼和持续性的思考,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得持续不断地重复把它做得比上一次更好,然后有一天,你在这件事情上的成就会超乎你的想象。
我们在人生的马拉松中所能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努力程度,就像那位清华学生的老师提到的那样,一个人首先要发现自己,其次要合理地找到前进的方向,用热情与坚持去完成它,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史海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