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头条

中美贸易战火药味散发 五大危机势冲击全球经济 川普若回朝美政策剧变

战的火药味再次散发全球,尤其是上周挥起大棒,打压中共,明显将双方推向进退不得的僵局。经济学人智库(EIU)列举未来两年全球经贸的5大风险之首,正牵涉前美国总统一旦重掌白宫,届时扰乱全球贸易和安全联盟的机会率将大大提高至四成,对产值的影响恐逾2%。

中美的火药味再次散发全球,尤其是上周美国挥起关税大棒,打压中共,明显将双方推向进退不得的僵局。经济学人智库(EIU)列举未来两年全球经贸的5大风险之首,正牵涉前美国总统川普一旦重掌白宫,届时扰乱全球贸易和安全联盟的机会率将大大提高至四成,对全球经济产值的影响恐逾2%。

经济学人智库在报告指,倘若川普在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这将导致美国的外交、贸易、能源、移民、气候变化及对外援助政策剧变,例如他可能兑现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全面征收10%关税,虽然可能有一些获得减免,但仅发出威胁,都足以加剧紧张局势和提高贸易成本。

事实上,在中国宣布对原产美国的丙酸加征保证金之前,贸易争端已再现波澜,因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4月17日针对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存在的不公平经济行为发起301调查。GlobalData TS Lombar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Rory Green认为,中美贸易关系似乎正在出现周期性的下滑,部分原因是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的角力,预计对华贸易问题将成为竞选中的一个热点。

或阻碍延长《美墨加协定》

假设川普再度成为白宫主人,EIU以至其他外媒开始担心,他可能阻碍《美墨加协定》(USMCA)的延长谈判。据USMCA的日落条款,美墨加三国将于2026年7月决定是否将USMCA再延长16年,但目前墨西哥正担忧美国可能彻底修改这项贸易协定。原因在于墨西哥无意间已卷入中美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攻防战,为降低中美持续贸易战被波及的风险,许多中国公司近年来搬迁到墨西哥,使生产更接近美国市场,而敏华控股(01999)的梳化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1月布局墨西哥工厂的敏华在2022年报指,为减轻美国提高征收关税而对收入及毛利造成的不利影响,2018年6月已在越南收购工厂,主要出口美国的产品来自越南工厂。鉴于2021年航运紧张,海运费大升,对其出口成本造成较大负担,故打算透过墨西哥工厂,形成海外供给双工厂,以降低出口风险,并缩短配送距离降低风险。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敏华控股上周发布截至3月底止年度业绩,显示以客户所在地区划分之收入来源,来自美国的收入维持约39亿元,但该企明确表示,出口至美国商品的关税已由9,104.2万元,按年下降约21%至约7,193.5万元,占收入比重进一步放缓至约0.4%,主因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订单逐渐减少,目前出口到美国市场基地主要是越南工厂,惟未提及墨西哥工厂的效益。

不过,墨西哥前经济部官员Juan Carlos Baker Pineda认为,进入墨西哥的资本如果来自中国,这或许会让部分国家感到不安。当地学者更指,身处夹缝的墨西哥,面对老富豪美国与新富豪中国之间的问题,无论是历届还是现届政府,都未能针对这种三角关系制订战略。可是该前官员较乐观,“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这趋势会否持续,而在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这趋势。”他更相信,在哥伦比亚、越南和哥斯达黎加市场,也在进行同样的讨论,或许是相关市场在旷日持久贸战之中的重要优势。

地缘局势紧张推高通胀

但另一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曾警告,地缘政治纷争,加上全球经济分裂为各自为政的贸易集团,将威胁全球经济发展。如果俄罗斯及乌克兰战争、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致使物价进一步飙升,加上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导致核心通胀居高不下,可能会引发利率预期上升和资产价格下跌。

—————

●渣打忧环球陆续对华加征关税

美国白宫上周祭出的严厉措施,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外界对此不感意外,即使估计对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动影响不大,但一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指,当“所有的目光都盯着美国”时,其对华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针对内地的贸易限制和产业政策,仍有损全球经济。渣打分析指,新加征关税导致中美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很低,只怕其他地区“有样学样”。

欧英占华电动车等出口逾35%

渣打发表报告指,美国占内地出口电动车、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份额不到2%,新关税提高只影响180亿美元对美进口的中国货,相当于内地每年输美出口总额约4%,及去年总出口总额的0.5%。该行据经合组织(OECD)的国际间投入产出表估计,即使受新关税影响的货品输出美国减少50%,也只会使内地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减少0.06个百分点。

反观欧盟和英国共同占据了内地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的35至53%,而东盟、日本和韩国是内地半导体和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若其他地区跟随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限制,可能会影响内地经济长期增长。参考OECD数据对世界经济依赖性的分析,在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中,贸易保护不太可能对任何特定地区产生利益。

美进口商或宁硬食高税率

瑞士私人银行瑞联银行(UBP)亦指,受影响的美国进口商可能宁愿支付更高关税,也好过转换供应商,意味对内地经济实际影响会被静音。值得留意,内地在全球供应链上虽占一大席位,但以出口为主导的程度已不如以前。2023年出口占内地GDP比重为18%,低于2005年高峰的35%。就算美国是主要贸易伙伴,但对美出口规模仅占内地GDP的2.5%。换言之,最新一轮关税对标的未必是内地出口商,转个角度可能是针对今年稍后总统大选的美国受众,特别是历史上依赖供应链、选举胜败关键的摇摆州。

有“新兴市场之父”之称的投资名宿麦朴思,亦深明美国政府此举目的,故认为美国不太可能通过对来自墨西哥和东南亚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来遏制中企的绕道行为,否则这将加剧美国的通胀。

—————

●热浪损GDP2060年恐失192万亿

全球慎防贸易限制和补贴措施,将加剧经济体竞争与割裂之际,更难捉摸的极端气候对供应链所造成的冲击,也要小心为上。经济学人智库(EIU)提醒这项潜在的经贸风险影响非浅,犹如埋下大规模移民或引发战争抢资源的祸根,而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亦指,全球将为此付上巨大代价,预计气候变迁的经济损失到2060年最多高达24.7万亿美元(相当于逾192万亿港元)。

影响生产能源粮食供应

上述经济研究论文显示,气候变迁的经济损失将以不同形式表现,包括财产与健康受损、气温升高影响农业、劳动生产力及其他间接损失。实际上,近年热浪侵袭欧美及亚洲多国,全球气温飙升至惊人高位的情况屡见不鲜,破坏世界各地区的连锁反应正频繁曝光。研究团队遂指出,受极端热浪事件影响地区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将透过供应链扩散到其他经济体,进而影响全球能源供应、产品生产及粮食安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早于2021年发表了第六份评估报告(AR6),在气候变迁情景设定上结合国际气候变迁研究界多个研究社群成果,提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透过加入社会经济发展元素,丰富过往仅考量温室气体变化的代表浓度路径(RCP)情景。取决于不同SSP的情景,在气候变迁背景之下,全球每年与热浪相关的生产总值(GDP)损失将会从2030至2040年的介乎0.3至1.7%,进一步扩大到2050至2060年的0.6至4.6%;在不同估算下,经济损失规模或介乎3.75万亿至24.7万亿美元。

大陆建筑钢铁业受打击

发展中国家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最严重,整体而言,非洲中南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总损失被视为重灾区。清华大学关大博团队与中外专家合作开展上述研究,发现中国的建筑和钢铁等产业亦将大受影响,不但因极端热浪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下降,且由于其从东南亚、非洲进口大量上游初级产品也将受到冲击,在直接减产和产业链间接溢出的复合冲击影响下,中国工业增加价值预计损失每年最多约6.4%。

l

来源:东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