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晓农
为了维持信心,中国政府就编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口号,强调要发展新能源(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先进制造(机器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这个“新质生产力”其实是“新瓶装旧酒”,这些产业原来中国就有;中国政府的真实意图是,利用欧美国家推动绿能的方针,用低价电动车占领欧美市场,以保持出口创汇。
其实,光靠电动车,根本无法填补房地产业崩塌造成的经济成长空白。中国的“万得产业链数据库(Wind Product Chain Database,简称Wind PDB)去年1月发表了《透过Wind产业链,看房地产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和就业》。这项研究显示,中国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2020年的就业人数达到1.15亿。而2022年5月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对中国就业影响研究》指出,汽车电动化对汽车行业就业的影响是,6年里该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100-200万个。
现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就业人数只有550万人,随着电动车的产销量上升,汽车工业的就业人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显然,电动车产能的扩大,不但无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反而会大量减少汽车产业原有的就业人数,当然就更谈不上吸纳房地产业那可能失业的上亿人了。
其实,中国的电动车外销并未打开美国市场。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的副总裁去年11月接受彭博社采访的时候表示,美国市场不在他们目前的考虑范围之内;换言之,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厂家比亚迪现在还未能进入美国市场。不过,中国电动车已有相当数量进入欧洲市场了,去年前9个月约40万辆在中国制造的乘用车进入西欧,其中三分之一是外企的车,三分之二是中国本身的品牌。整个2023年,中国的出口车达到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欧洲市场,主要靠低价取胜。
来源:SBS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