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正在经历大旱。
6月12日,河南气象部门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和干旱橙色预警,16个地市达重旱等级以上,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2度,甚至午后地表温度可能超60℃,局地甚至可超70℃。
截至6月12日,河南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已经高达323万亩。
从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图来看,河南到处都是高温警示。
而且这种高温天气还将进一步持续。
我问我老家的亲戚家里到底有多旱?
他们说,随便找个地方,用铁锨使劲儿铲几下,根本就看不见半点儿湿气儿。
农民和城市白领不一样。
这样极端的高温天气里,城市早已经下达高温预警,很多工作都已经停止了户外施工。
所以,很多农民都是顶着40多度的高温坚持去农田灌溉。
再怎么说,地表水总是有限的,水库也好,河流也好,没有降雨补水,很快就抽干了。
小小的水塘边上至少摆了几十台抽水机,水管密密麻麻。
他们何尝不知道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但大旱当前,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抢一点是一点。
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之中,一行人冒着中暑的风险敲着盆子,推着大鼓走街串巷,虔诚求雨。这一幕如果不是标注这时间,真不敢相信这是2024年的夏天。
别嘲笑农民们这些迷信行为,但凡这些农民有一点办法也不用这样顶着40多度的高温,敲着盆子去求龙王爷下点雨赏口饭。
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工降雨”,只有“人工增雨”这个概念。
而且,开展人工增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云层厚度足够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空间供云滴增长;
二是云中有足够的水汽补充以及水汽的循环;
三是有上升气流来帮忙,让云滴在上升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碰并增大,从而形成雨滴。
从现在的条件看,“人工增雨”的条件还并不成熟。
长远来看的好消息是,河南政府一直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每年都投入巨资兴修水利,扎扎实实做好民生工程。
这些水利项目都很重要,一旦建成将很好提升河南应对这种旱涝天气的能力。
接下来,期待这些关系千万老百姓民生的水利项目,能够早日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新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