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地方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这意味着“大基建时代”已去,“大维修时代”已来。中共国企和央企的好日子到头了!都在悄悄下调公积金。“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一度冲上百度热搜,引发热议。一名山东女子刘芸(化名)以180万卖掉自己在杭州的房子,花120万再买回的事件,引发了热议。
中共国企和央企的好日子到头了!都在悄悄下调公积金。
“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一度冲上百度热搜,引发热议。
一名山东女子刘芸(化名)以180万卖掉自己在杭州的房子,花120万再买回的事件,引发了热议。
山东女子180万卖房120万买回,民:亏大了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不断下跌。一名山东女子刘芸(化名)以180万卖掉自己在杭州的房子,花120万再买回的事件引发了热议。许多网民认为她“亏大了”,认为一年后50万可能都卖不掉。
刘芸讲述了她的买房经历。2018年,她为了回老家发展,卖掉了自己在市中心嘉汇大厦的一套“老破小”的房子。尽管这套房子有电梯,但因是顶楼,当时卖掉的价格不高,约人民币180万元。今年上半年,刘芸在曾帮她卖房的中介朋友圈看到一套与她之前卖掉的房子差不多面积的房源,只要125万元。她立刻回杭州看房,发现这套房子竟然就是她当年卖掉的那幢楼的房子。同样是51平方米,这套房在16楼,比顶楼更好。刘芸当即下单,最终以120万元成交。她表示,这套房源带有租约,月租3500元,年租金回报率高达3.5%。
新闻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民的热议。有人表示:“亏大了,她没想到120万买回来,一年后50万都不值了!”还有人说:“我在一线城市2021年卖掉的房子220万,现在103万都不想再买回来。”有人表示:“我住的这套两年内也跌了30%……咱们这代人毕业后都求着‘上车’,现在不断有人‘跳车’。做个月台里的看客也挺好。”还有人认为:“别被舆情带走了,能不买就不要买。告诉你,你现在120万买到手,60万也卖不掉了。”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恶化,房地产巨头频频爆雷,中共出台了一系列救房市的政策,试图推动房地产行业回暖,但收效甚微。目前,各地房价加速下跌,且远未见底。根据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东北和西北以及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的中小城市,目前均出现了“白菜价”房源,房价下限甚至跌破1000元大关。
中国近700家上市公司有393家亏损,房地产最惨
中国经济持续恶化,上市公司遭受重创。近日,大陆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已公布的近700家公司亏损超过半数,其中预亏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达19家,其中房地产和光伏企业亏损最惨。
截至7月9日晚23点,已有698家上市公司于当日预告了上半年业绩情况。
预亏金额前十名的公司为:万科A(90亿元)、天齐锂业(55亿元)、隆基绿能(55亿元)、华夏幸福(50亿元)、金地集团(36亿元)、通威股份(33亿元)、天山股份(35亿元)、TCL中环(32亿元)、北汽蓝谷(27亿元)、鞍钢股份(26.8亿元)。
根据地产房剑统计,截止7月10日上午10点,有28家上市房企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仅有3家上半年“预计盈利”,25家出现了亏损。
国企好日子到头了!都在悄悄下调…
近日有多位网友反映到他们所在的一些企业公积金已经下调了。
微信公众号“毒舌张祖富”发文称,根据一位网友发布一张截图显示,某大型央企(据说是某运营商)从2024年4月开始就对公积金进行下调。
另外从一些网友评论的结果来看,有不少网友都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所在单位公积金缴费比例明显下降。
比如根据一位网友发布的截图,某家企业从2024年7月起对公司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单位以及个人公积金缴存比例将从12%下调至7%。
北京某央企员工也反馈到,他们的公积金比例现在也降到5%了。
当然除了公积金下调之外,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大型企业都宣布降薪。
比如前几天市场就传出建行总部统一降薪10%的消息。
从一些国企央企员工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很多人的绩效工资都明显下降了,年终奖也减少了。
目前从央企到国企上交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低的。
从全球一些主要国家国企利润上交的比例来看,欧洲国企上交的比例是最高的。
比如意大利国企需要上交政府的利润比例是65%。
法国国企需要将税后利润50%上交给政府。
新加坡国企上交利润的比例在35%~70%之间。
即便是在美国,国企也是采取自愿的办法上交30%~50%的税后利润给政府。
那目前中国国企上交给政府的利润比例是多少呢?
类似国有六大行以及中国烟草等这些企业是单独计算的,2022年这些特殊企业上缴的利润大约是1.81万亿元。
把这些特殊企业的利润剔除之后,2023年国企经营利润上交财政的比例应该在20%~25%之间。
另外根据一些学者统计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2年,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利润平均值大约是在18.6%左右。
从整体来说,目前中国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确实偏低,至少比一些发达国家低了一半左右。
中国银行惊现关闭潮,半年消失1573家
据大陆界面新闻报导,记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资讯查询系统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573家银行分支机构退出。从更长的维度来看,这几年银行网点数量明显减少。2023年,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2756家,较2022年的2383家增加373家。
所谓的“退出”,实际是关闭、倒闭的意思,业务惨淡、效益太差、人浮于事,于是乎不得不关门撤点。报道称,很多支行网点多年不赚钱,靠上级分行养活,成了严重的负担,为了节约成本,只好关闭。
据中共统计数据,2016年到2022年之间,六大国有银行的线下营业网点减少了近4000家,平均每年消失660多家。六大银行网点约10万家,六年中消失了4%。
住建局将不存在!一个时代落幕了
最近,有不少地方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是我们常说的“住建局”,地产人应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中国,住建局属于城建系统的重要单位,主要承担建设工程审批、建筑建材业监管、房地产市场监管、住房保障等等职能。
湖北,这次是跑的最快的。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挂牌;
襄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挂牌;…….
据统计,截至6月25日,湖北省17个市(州)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都已将名称变更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并相继挂牌。
来源“米筐投资”的网络文章称,目前来看,湖北可能是一个趋势的开始,其他城市大概率会跟进。
从“住建局”到“住更局”,意味着部门职能、工作的重心可能发生转向。
也就是说,过去住建局的工作侧重于增量建设管理,而后面,住更局则更强调住房供应结构调整。
表面上,是名字的变化,是相关部门职能的调整。
深层次,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另一个新时代的全面到来。
意味着,“大拆大建”的大基建时代一去不复返,“修修补补”的城市大维修时代加速而来。
新建、增量搞不动了,但存量盘活、优化还是有的搞的,就像央企搞存量资产盘活一样。
随着近两年地产的低迷,土地财政的消退,“大基建”、“大扩张”的时代落幕了。
基建老化,对应最直接的就是安全隐患。
不管是路段塌方,管道漏电漏水,房屋脱落……
其实,这几年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已经渐渐暴露出来了。
数据统计: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几乎所有的公路都进入到了老化养护阶段。
中国的桥梁约4成已经使用20多年,技术等级低的带病桥梁占3成,超过10万座桥梁处于“危桥”状态。
“大基建时代”已去,“大维修时代”已来。
卷不动了,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
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不仅没有给宝马带来预期的市场收益,反而严重损害了宝马的品牌形象和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宝马中国今天表示,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品质,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今天一度冲上百度热搜。网络热议,宝马打不过就撤,卷不动就躺平,宝马宣布投降,价格战根本打不过中国车企。
据报导,宝马中国去年以来积极降价力保市占率。2023年折扣率为17.66%,高于行业平均水准,在中国大陆交付82.5万辆,年增4%。但“以价换量”的代价是,宝马2023年获利比上一年大幅下滑逾3成。
今年上半年,宝马销量为37万5947辆(含MINI品牌),比去年同期下滑4%。降价不但伤利,销量也开始卷不动。
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原文链接:住建局将不存在!一个时代落幕了;国企好日子到头了!都在悄悄下调…【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