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崑玉
国际政治中,条约常是用来撕毁的,承诺常是用来背叛的。如果必须付钱,我宁可买军火。台湾防御纵深不够,那可否租用美军的嘉手纳作为后备机场?买F-15EX,就停在嘉手纳或石垣岛,但在台湾上空执行勤务?台湾专业军事人力不足,能否招募美军退役人员,成为飞虎队、海鲨队、陆象队?战时受我国参谋本部节制?美台可否经常举办海军、海巡、空军联合演习,在海峡中线你来我往?台湾也可设立美军基地,进行训练与协防。美国是否能够承诺提供台湾核子保护伞?
川普左一句“台湾要交保护费”,“(台湾)距我们9500英哩,距中国只有68英哩,怎么保护?”右一句“台湾偷了我们的芯片”,让台股瞬间崩跌200点,台积电股价下跌25元。蓝营士气大振,大骂川普是明火执仗的勒索,蓝委呛说我们想买F-35,川普敢卖吗?绿营试图为川普缓颊,说保护费咱们缴得起。许多人情绪起伏巨大,尤其是一路挺川普的人。问题是,国际政治向来是“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对于川普,我们不能太过乐观,也不必太过悲观,关键还是我们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川普的“交易式孤立主义”
美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国家,战略学家史奈德说美国:“北边是他兄弟,南边是他儿子,左边是鱼,右边是鱼。”1815年跟英国打完美英战争后,美国本土从未遭受到外来侵犯。所以从美国立场出发的战略设想,常与陷于战火与战争威胁的当地需要,有强大的落差。美国有强烈的孤立主义传统,即所谓的“门罗主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改变,使美国不得不承担起自由世界的防卫责任。苏联解体后,他又不得不承担起“世界警察”的任务,重建一个单极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历史学家弗格森认为,美国人讨厌“帝国”这个名词,尤其不喜欢自己被称为“帝国”,但实际上却不得不执行着历史上所有帝国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是“美国第一”主义,背后隐藏着的,且无解的内在矛盾。美国若不想承担过多世界责任,则许多自由世界国家都会崩溃,但那又是美国所不能忍受的,足以让美国工商产品足不出美洲,饿死美国的彻底孤立。所以,美国总是喊著孤立主义,却总是被拖进世界大战。
美媒说川普的主张,是一种“交易式孤立主义”。即“美国第一”,盟友想要我的保护,那就得付钱缴保护费,要来跟我排队讨价还价,而我在评估我的最大利益后,仍有可能把盟友的利益交易出去。川普的思维很大一部分,是纯粹的商人,他把一个个国家当成一间间公司,国家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但公司股权是可以部分交易的。这正是他想让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区,以换取俄乌停战的根本思维。而且承担世界责任要花很多钱,他在国内减税会少收很多钱,美国的预算赤字与国债狂飙,让他这个总统必须承担庞大的财政压力,所以他必须到处找钱。普遍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盟邦须缴保护费,都是财政压力的反射性解方。外人看到的是他坐在龙椅上耀武扬威,他坐在那儿却必须成天担心椅子脚下的财政窟窿。商人性格、机会主义、成本压力,一起造就了他这种“敌人恐惧,盟友头痛”的大战略概念。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帮川普辩护,说他的索要保护费是一致的,跟北约要,跟日本要,跟韩国也要。商人的坏处是能要的他全想要,好处是能很快的面对现实。而现今国际政治的现实是,假设他放话勒索保护费全部失败,美国从北约、日本、韩国、甚至菲律宾全面撤军,任由俄罗斯与中国肆虐于大西洋与太平洋,美国便将彻底孤独的孤立于两片大洋之间,有再多军力,设立再高关税,也无法伟大,更无法让美国富有。所以,他只是在放话,在讨价还价(Bargain)。
能用钱解决的都好办
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好办的事。与商人交易,重点在于“契约精神”,即我给你多少,你要做到什么?缴保护费这种事听起来像黑道勒索,但细分下有三个层次:雇个人来担任日常的安全维护,那叫“保全费”;平日付点钱换取意外时的强力支援,那叫“保险费”;缴钱给一位大哥,要他出人、出钱、出名来阻绝其他大哥小弟的无尽索要,才叫“保护费”。“保全费”通常就是养国家的军队;“保险费”比较像集体安全体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保护费”就比较复杂了,真遇上有人来砸店砍人,大哥能否及时派人猫回去?这就涉及了抢地盘,甚至必要时得打场械斗,这大哥够力吗?真的会来吗?永远存着问号。
所以,我们自己得想清楚,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需要美国给的是何种支援与保护?“安全”与“安全感”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可以计算的,后者却是情感且不可计算的。用钱能买到的,永远只有“安全”,而不是“安全感”。美国给台湾强力政治支持,同意两岸互不隶属,视台湾为一个独立国家,那只是“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是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军驻台,美舰美机可出入台湾港口与机场,甚至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而且美台联合演习。但如此势必惹火中国,有了“安全”保障,却减少了“安全感”,即使那只是虚伪的,建立在敌方善意不开战的虚伪安全感。
就我个人看法,更倾向于花钱购买更多的实质“安全”,而不是“安全感”。国际政治中,条约常是用来撕毁的,承诺常是用来背叛的。如果必须付钱,我宁可买军火。台湾防御纵深不够,那可否租用美军的嘉手纳作为后备机场?买F-15EX,就停在嘉手纳或石垣岛,但在台湾上空执行勤务?台湾专业军事人力不足,能否招募美军退役人员,成为飞虎队、海鲨队、陆象队?战时受我国参谋本部节制?美台可否经常举办海军、海巡、空军联合演习,在海峡中线你来我往?台湾也可设立美军基地,进行训练与协防。美国是否能够承诺提供台湾核子保护伞?没关系,咱们可以付钱养美国核武,这些都可以当成“保险费”或“保全费”。问题是,美国愿不愿意为了台湾与中共为敌?有了核子保护伞与具体的协防条约,这“保护费”才算付得有价值。
公平交易,诚实交换
川普之言的真正麻烦,并不是公然要价,而是他那句“(台湾)距我们9500英哩,距中国只有68英哩,怎么保护?”这句话就跟1950年艾奇逊那句:“美国西太平洋防线是从阿留申、日本、冲绳、到菲律宾,形成一条新月形列岛防线。”不包括韩国与台湾。他1月讲完,金日成马上心领神会,冲去莫斯科与北京,6月就爆发了韩战。美军又一次不情不愿的被拖入一场战争,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再面对国会时说:“(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但美军还是不得不把这场战争给打完了。
换言之,弗格森的说法是对的,川普这种半调子孤立主义者,并没有做好充份的心理准备。认清美国已经是一个帝国的现实,也没有充份准备好,承担一个帝国的责任。面对战争威胁,使用者是愿意付费的,但帝国必须有能力迅速结束战争,并赢得胜利。任何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都会掏空一个小国。台湾与美国利益的共同结合部,是如果中共敢出海武统台湾,就要有能力在72小时内,彻底歼灭中共海空军,甚至沿海工业带,使其30年内出不了海,同时丧失向他国低价倾销的工业能力。如此,台湾心,美国省钱,皆大欢喜。当做好这些战争准备后,烫手山芋便丢给了中国,要打不打?一念之间。
最后,还是得再讲一次,国际政治是现实的,讲利益永远比讲道义确实可信。美军准则中,战争或军事行动的动机,就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不像咱们国军那么啰嗦,成天纠结于“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川普想不想对台湾好?其实根本不重要,台湾不应成为一个只想情绪勒索,而不想半点付出的绿茶婊或软饭男。该付的咱们付,但该给的你要给。公平交易,诚实交换,也许比沉浸于虚伪的安全感,更符合台湾现实的需要。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