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报 作者: 邓聿文
人事向来是观察中国政局的一个视窗,不仅民众和政治分析师关注,外国投资者对人事的重视也不亚于政策。三中全会前,北京流传着几则人事传闻:彭丽媛进入政治局,蔡奇卸任中办主任,秦刚软着陆等。现三中全会结束,除了秦刚的事有说法,其他几件都没眉目。
然而,这并不能用“谣言”来简单地描述这些传言,尽管有些传言确实带有谣言成分。有的传言在严肃的观察者看来,逻辑漏洞明显,经不起推敲。比如彭的入局,我在和国内一个资讯灵通的朋友讨论此事时,朋友说,很多人相信彭在三中全会会入局,我是认为这不可能的。并不单单因为她不是中央委员,连跨两级违背了习自己讲的政治规矩,更重要的是,彭如若入局,表明习在步毛之后尘,要让夫人走向政治前台,第二个江青出现。
中国的政治传统是反对后宫干政的,江青成为文革的风云人物是毛要她来达成文革之目的,然而事后看来,这并非是一着高棋,反而恰恰加速了文革的结束,因为正是江青的狐假虎威和不可一世,让中共元老对文革憎恶并进而对毛不满,损害了毛在他们心中的神圣形象。习且不论没有毛的权威,纵观习的作为,虽然在用人上常有越常规之举,但要明目张胆把夫人推上前台,他是不敢的,毛这个教训他会吸取。他要这么做,他的亲信一定会背叛他,离倒台也就不远。
但是,有的人事传闻从逻辑上和事实层面未必不会发生。比如蔡奇卸任中办主任之职,其实是有可能的。蔡以政治局常委领衔中办主任,打破了中共过去的规矩,可以把它理解为习的特殊安排,未必在他任上就一直这样。从蔡的角度看,这既可视之为荣耀,是习对自己的信任;也可视之为矮化,因为中办主任这个职位,要做的更多是事务性工作,鞍前马后为总书记服务,所以民间戏称“大内总管”或者“大秘”。角色虽然重要,政治地位却不很高,一般是中委,偶尔也有入列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常委做中办主任,在中共历史上是头一回。
问题是,蔡奇还是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在党内分管党建、意识形态和网路安全等,本身就有一大摊子事,而中办主任,即便只挂个名,起码要跟随总书记下去视察和外访,在时间上就会和他作为常委和书记处书记分管的事务起冲突,如何管理时间对他是一大难题。因此,某个时段兼任中办主任还可应付,五年内都如此,除非有超强的旺盛精力,否则工作效率势必下降。而20大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将中办主任一职交给专门的人打理,并非不可能。
也有人事传言看起来实现的可能性很高。比如秦刚从轻发落,距离三中全会召开不到一月,政治局会议宣布开除前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党籍和公职,而和李前后犯案的秦刚却没有遭此政治处分,那就一般预示他会软着陆。另外,也恰恰在这个时段,传他被发配至外交部下属的世界知识出版社,虽然这个事情没有证实,可间接印证了他不太可能再有事。当然,平安落地不等于还能保持他中委之职,普遍认为三中全会会剥夺他这个政治身份。果然,全会接受秦刚辞职申请,免去其中委职务,但仍称他为“同志”,表明他还是党的一员。
说到秦刚,多讲几句。秦自去年中犯事以来,一直传闻不断。他下半身把持不住,应该是真的,但有说他涉密被查,则无法证实。更离谱的说法是,他已被当局处死,理由是如果没死,当局为何不出来辟谣。今年6月,国内一商人来美,席间谈到秦刚,就坚持这一说法,说多个管道告诉他秦被秘密处死。我丝毫不怀疑这位商人有某些高层联系,但说秦刚因涉密被秘密处死,我是不信的。我当时对他讲,当局根本犯不着在这个问题上向外界辟谣,秦被处死的传言对当局又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害,为什么要辟谣,完全没必要,三中全会对秦刚是会有交待的,如果真被处死,不会提秦刚的。
还有人说,三中全会被推迟举行,跟秦、李案有关,因为当局要调查处理这两人的事情,是要花一定时间的。也许有这个因素,但三中全会的所谓改革方案提到要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确实和秦刚事件有一定关联。10年前的三中全会改革没有涉及外事方面的内容。
此次三中全会的人事,除秦刚辞任中委,也有将候补中委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递补为中委,接替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三人的中委职务。按党章规定,候补中委转为正式中委,以在候补中委的排名为准。但在增补的三个中委中,在候补中委排名第二的火箭军副政委丁兴农却被跳过,被认为有点蹊跷,是否说明火箭军的事情未完,丁兴农是不是也有问题。我的看法是,丁未能进中委,不一定显示火箭军的问题没有审查完,或者他本人也牵连进去了。因为火箭军的腐败案这么大,作为副政委的丁即使没有涉及腐败,起码表明他没有起到应有的政治监督责任。在此情况下,如果增补他为中委,虽然程式符合,却不合逻辑,自然不会把他安排进中委。
另外,本次三中全会也未让国防部长董军进军委,有点意外。之前很多人认为董会入中央军委。按惯例,防长也应是军委委员,李尚福更进了一层,还是国务委员,位列国家领导人。如果防长不进军委,由于中国军队和国防的事情实际是由军委来决定,防长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很小。三中全会没让董进军委,可能的解释是,他被提拔为国防部长的时间不长,需要再考察。对董而言,下一个观察的视窗是,明年的中国两会他会不会安排进国家军委(过去有过进国家军委而未进中央军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