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中产返贫!中共严重扭曲供需关系【阿波罗网报道退路没了!一大批小县城,正在走向崩溃存在起火风险,比亚迪召回10万辆电动汽车坑了上海老人的上海银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中共刺激股市,公司大股东高管扎堆减持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日前宣布召回电动汽车海豚、元PLUS约10万辆,原因是存在起火的安全风险。
上海银行曾经辉煌一时,上海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的养老金都与之“捆绑”,但现在市值腰斩,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9月24日,中共当局公布了一系列提振股市的政策,跌跌不休的股市开始上涨,同时众多公司大股东、高管也开始趁机减持。
大规模中产返贫!中共严重扭曲供需关系【阿波罗网报道】
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明居正在油管节目《政经最前线》中指出,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房价开始下跌,部分地区甚至出台了限制房产出售的政策。业主在无法通过出售房产减少损失的情况下,仍需继续偿还高额贷款。虽然这些限制性措施在短期内或许有助于稳定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严重扭曲了供需关系,抑制了市场的正常运作。
中产阶级作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财务压力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消费能力。当房价下跌、资产缩水以及工资下降甚至失业等因素叠加时,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得不缩减日常支出。
过去,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销售变得愈发困难,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日常运作,也削弱了其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
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近年来,中国大力兴建高铁、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虽然这些投资在短期内对GDP有所拉动,但许多项目并未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蚊子站”(空置设施)。这种无效建设和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境。
中产阶级的返贫化、地方财政的困境以及无效的基础设施投资,都可能对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退路没了!一大批小县城,正在走向崩溃
近十年来,中国七成以上的县城,人口都在流失。其中,绝大多数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
人口流失、财政崩盘,房价暴跌,公共服务停摆……小县城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安逸生活,无法永远持续。
一大批小县城,正在走向崩溃。
曾经”一铺传三代”的县城店铺,如今租不动了。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24年开年,全国100座县城的租售市场不容乐观。其中,安徽宣城、湖南邵阳、甘肃天水等近20座城市,商铺空置率超过50%。也就是县城一半商铺都在“旺铺转让”中。
县城的公务员们,也开始发不出工资了,越来越多公务员抱怨起降薪:年终奖没了、补贴没了、月薪只有3000元。除了前面提到的山西省,青海、甘肃、江西、湖南等省份也都陆续启动了机构改革试点,下了决心要砸“铁饭碗”。
小县城的安逸梦,怎么一夜之间就”天塌了”?直接原因是,很多县城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了。
以贵州为例,2022年全省88个区县中,没有一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超过100%。自给率最高的仁怀市(坐拥茅台镇)也仅有87.65%,而最低的榕江县更是低到令人瞠目结舌——4.71%。
这意味着,贵州所有的区县都要依赖上级财政“输血”!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在一篇文章中呼吁:要警惕县城经济萎缩到只剩“公仆经济”的地步。
他在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县城后发现:“工业园区冷冷清清,房地产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还在热闹,因为还有大量公务员群体作为支撑。”
光靠吃吃喝喝,能够长久的躺平下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长期的人口迁移数据显示,中国大多数县城的衰落,已成必然。
泽平宏观比对了中国3000个县城在2010至2020年间的人口流动数据,结果令人吃惊:人口流出的县有1676个,占比77.9%。比上一个十年(2000至2010年),足足提高了14%。
从城市分线来看,一、二线城市均无人口流出地区,三线城市从18%降至15%,四线城市从45%增至57%,五线城市从71%增至83%,六线城市从69%增至86%。
很明显,小城市/小县城的人口,正在急剧流失。这是一股难以阻挡的力量。
存在起火风险,比亚迪召回10万辆电动汽车
陆媒“IT之家”9月29日报导,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日前已向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4年9月30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其一,召回2023年2月4日至2023年12月2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海豚、元PLUS电动汽车,共计87,762台;其二,召回2022年11月2日至2023年6月1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元PLUS电动汽车,共计8,952台,合计召回亚迪品牌汽车的数量接近10万台。
报导表示,比亚迪这次召回车辆的主要原因是,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CEPS)控制器制造工艺有问题,导致电容器产生微裂纹,并进而引发短路,“造成电容器过热烧蚀甚至起火”,存在安排风险。
根据互联网上已曝光的汽车自燃事件进行的初略统计显示,仅2022年就至少发生36起比亚迪电动车起火或爆炸事件,而且多数是车辆处于静止停放状态或充电时下发生自燃,少数是在行驶途中因发生碰撞而起火爆炸。
坑了上海老人的上海银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262.47亿元,同比下跌0.43%;实现归母净利润129.69亿元,同比微增1.04%。但需知这是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了16.51%的结果。
2023年,上海银行营收已经掉到城商行第四的位置,只有江苏银行的70%不到。历史市值一度超过1800亿,如今只剩下970亿,几乎腰斩。
在“养老金融”这条赛道上,上海银行已经深耕了近30年。
2016年,上海银行登陆资本市场。2017年,上海银行养老金客户存款占比已接近全行储蓄存款的50%,上海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的养老金都与之“捆绑”
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仍占据上海地区市场份额首位。养老客户存款规模为3025.11亿元,占全行个人存款余额的52.6%。
早在2012年,中国经营报就曾报道称,上海银行与上海社保长达12年的合作断裂,上海银行名下全部养老金业务将转移至中国银行。尽管该消息此后被证伪,但在当时市场仍掀起轩然大波。
十多年后的2023年5月,84岁的王云“坐六站公交、倒两趟地铁、再乘一次公交”,几经辗转,只为将上海浦三路支行以及一名客户经理告上法庭。原因在于上海银行此前卖给他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实际上是由良卓资产管理的一只私募基金,暴雷之后,王云血本无归。
据投资人统计,有27名储户在浦三路支行购买了良卓资产旗下的私募基金,总计金额超3700万元。而90%以上的购买者都是退休老人,最年轻的一位也已经年过五十,“相信银行”是他们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话。
此外,上海银行在零售转型上也受阻。
在零售端,上海银行长期依靠养老和按揭业务。但问题是,两者本身其实存在潜在的矛盾。
2016年,新任行长胡友联走马上任,开始调整经营战略,借助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平台,将经营重心从线下按揭转向线上消费贷。
但好景不长,2020年监管出手,遏制了互联网消费贷野蛮增长的势头。同年,上海银行回归对公业务。
消费贷的四年狂奔,没能给上海的中收业务带来快速增长,反倒带来了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和大量信贷减值损失——不良率从2016年的0.35%最高增长至2020年的1.87%,2023年上半年仍高达1.81%。
尽管消费贷与不良率算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不良增长如此迅速,也能说明上海银行在风控上的疏忽。
而转型失败之后,上海银行陷入了漫长的迷茫之中。
中共刺激股市,公司大股东高管扎堆减持
据中国财经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钛媒体”9月29日报导,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增量资金跑步进场,A股市场迎来一波强势反弹。
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公告。据不完全统计,9月25日以来,已有超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涉及控股股东、实控人、5%以上大股东以及公司高管的减持计划;也有部分大股东趁股价暴涨期间完成了减持计划。
据其上传的一张截图显示,50家宣布减持的公司,公告日期大多是28日(含)以后。
据“经济观察网”9月28日报导,据其不完全统计,24日以来,5天时间A股已经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减持计划,主要以大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为主,减持理由多为自身资金需要。
对于中共救股市,中国问题专家王赫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大盘动摇,前景暗淡,“这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新资金进来,以前被套的抓住机会借机逃走,这样中国股市就形成个死亡漩涡,投入再多的资金都没用,活不起来。”
中共央行星期天(9月29日)说,将引导商业银行在10月31日前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以此作为支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全盘政策的一部分。
中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声明说,商业银行应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现有房贷)利率开展批量调整,不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0个基点。
预计,中共央行的这一新的指导方针将平均下调存量房贷约50个基点。
央行下调房贷利率,目的是减轻存量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希望促进房地产市场和疲软的内需。
多数地方政府,北京和上海等某些特大城市除外,已经取消了抵押贷款利率下限。
中国此前的房贷利率主要惠及的是新购房者,现有购房者仍需要付出高额的利率。这导致家庭急于提前偿还现有抵押贷款,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家庭支出和消费。
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原文链接:退路没了!一大批小县城,正在走向崩溃;坑了上海老人的上海银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