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跨年夜,小某书上有这样一个视频火了。
凌晨的海底捞门口,排起了巨长无比的队伍,夸张到35秒都没能拍全。
所有人都神色疲惫地坐在地板上等待,有人已经困得随地大小躺睡过去了。
不懂就问,海底捞是非得在这天吃不可吗?
正如有条评论所说,很多人宁愿排队5个小时也要进海底捞,就是为了拍个跨年视频、照片,发朋友圈。
外面的人在排队,你猜猜里面的人在做什么?
点开各大社交平台,你会看到,年轻人们为了发条朋友圈,在海底捞里可谓是用尽了力气和手段:有人用鸭肠和素毛肚,用筷子织起了毛衣,把服务员小哥都给震撼到了;
有人用鸭肠和贡菜,极具耐心地织起了围巾,也不管打结的部分有没有熟透,好看就完事了。
来源:小椰子专栏
02
当代年轻人,已经被所谓的“出片”给绑架了。
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拍到美美的照片、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收获点赞和彩虹屁。
你都没办法想象,他们能拼到什么程度。
有99年的女生,连生娃前都要忍着宫缩的疼痛,在病床上紧急化个全妆。
但事实上,医学生根本不建议生产的时候化妆,因为医护人员是要根据产妇的脸色和唇色判断她的状态的。
有情侣跟风拍摄“泼水成冰”的视频,烧了一壶开水走到雪地里。
还有一名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坐火车时,模仿网红的样子,请朋友帮她拍个身子探出火车的视频。
幸好是掉进了灌木丛中,往前一点就是石头和大海,后果更不堪设想。
当你以为这类行为很小众的时候,点开评论区,你会发现:多少人,为了“出片”,可以连健康和安全都不要了。
趁自己还瘦的时候,戴个假肚子拍孕妇照,就算没有男朋友也可以自己先拍了。
有大聪明甚至能用一天的时间预制7天的朋友圈,像特种兵一样马不停蹄地换衣服、发型、赶到各个场所拍照,看的人都觉得累。
03
之前国外就有个很火的短片《虚假的你》,将当下社会的虚伪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洗漱完毕、精心画好全妆的女人,躺回枕头自拍了一张,配文:“早上好,刚醒~”
生活中越是缺失关注,越是需要通过网络来填补。
一旦没人回应,你会立刻产生急迫和焦虑,进而自恋受损,开始自我攻击,我是不是很平凡,是不是没人爱我。
这种反反复复,让每一位原本就低自尊,缺乏爱与关注,喜欢讨好他人的人更恐慌,更努力拍照打卡,企图从点赞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肯定。”
04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社会比较理论”,指的是:人经常会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我们渴望通过朋友圈的内容,向其他人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种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就是:渴望被认可、被喜欢,来证明自己足够好。
这种需求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已经习惯于被朋友圈绑架,做什么都只考虑“出片”;
一个点赞一条评论都能让你精神内耗半天,那你的情绪注定会被他人左右。
事实上,一个很扎心的现实是:我们的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观众,大多数人最关注的只有自己。
生活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感受,而不在于别人眼里的“人设”。
当好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就好了,不必非得展示给别人看、获得他人认可。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来源:小椰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