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中美关系再趋紧张。外媒报道,华尔街大行近年对在中国发展的态度更谨慎,最坏情况下,甚至会考虑退出中国。对于尝试在中国发展业务的他们来说,目前正遭受两大因素夹击,包括中国经济低迷抑制交易流,以及美国对中国投资施加愈来愈多限制;随中美两国都加征新关税,前景恐将变得更为艰难。
报道指,中国曾是全球金融业的一颗明珠,如今前景疲软,促使各大银行不得不重新调整增长战略。这种低迷情绪与几年前的乐观情绪形成强烈对比,当时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曾表明公司致力于全力进军中国,高盛设想在最乐观情况下将员工人数倍增。
华尔街几间大行的高管曾对致力于中国市场侃侃而谈,如今却变得更沉默。在多数银行的高级全球会议,中国话题基本上已由亚洲议程消失。虽然中国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但部分高管仍对中国前景的任何实质性改善抱持怀疑态度。对于他们的多数来说,战略已转向暂时停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避免失误或声誉风险。报道引述知情人士指,除非美国放松对中国施压,否则这种被动策略下,他们几乎无大刀阔斧向前行动的空间,且也不太可能有重大改变。
报道提到,退却的迹象愈来愈多,尤其是在过去两年。经历几轮收缩后,全球最大的几间银行已精简队伍,将员工数量削至中国监管机构维持在华业务所要求最低水平,包括贷款、交易及投资在内的对华综合风险敞口已降五分一。
高盛在华员工人数已由2022年峰值减少15%,交易撮合大幅下降,导致该行之前两年在中国裁员。目前员工总数400多人,虽比5年前增加三分一以上,但远低于该行最乐观预测,即将员工人数倍增至600人。报道又引述知情人士称,瑞银在中国的投行业务员工数量自2019年以来已减半,至去年底降至约50人。
摩通在2023年进行重大管理层变动,是该行在其中国业务史上从未见过的战略性重组。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该行甚至为最坏情境做好准备,若美国实施类似针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该行将退出中国,包括由中国删除或转移关键客户及公司数据的应急计划。近年来,摩通的几位全球经理在内部会议上一再提出对中国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去年在中港两地进行多年来的最大规模裁员,并在内地扩张上更谨慎,预计盈利能力有限。随着疫情后,经济难以复苏,该行拓展收敛,选择不建立在岸经纪业务,以专注于更精简的衍生品及期货策略。该行在本港处理大部分中国市场经纪及咨询业务。
此外,花旗已退出其在岸消费者财富管理业务,是其更广泛收缩亚洲及欧洲消费者业务的一部分。报道引述知情人士去年9月指,花旗在中国设立证券子公司方面面临阻力,原因是美国监管机构要求该行首先解决本地数据及风险问题。美国银行是唯一一家没有在岸证券业务的巨头,但其在本港开展业务。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