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祖宇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自身的军备实力,并将美国视为主要的假想敌,对整个印太地区带来庞大的威胁。为了应对中国可能带来的风险,美国近期也不断加强新式军备的研发速度,确保自身军事实力不会被持续发展的中国超越。近期有消息指出,美军最新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 AIM-260A外型已经曝光,有中国专家对其外型进行分析后,认为其性能可能远超中国的霹雳-15。
《腾讯网》军事专栏作者“军武次位面”指出,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近期发布的宣传资料中,出现了美军自2017年起开始研发的新型空对空导弹“AIM-260A”的外观样式,引发全世界军事爱好者的关注。“军武次位面”表示,虽然美军计划2020年开始进行 AIM-260的试射,并预计于2023年起大量生产并转交美军服役,但该导弹的测试过程并不顺利,预估服役时间目前已经延期至2030年左右。
“军武次位面”称,虽然 AIM-260疑似在研发过程中多次碰壁,但根据其外观进行分析,该导弹沿用 AIM-120D的弹体,并优化了原先的鸭翼型弹翼,目前仅剩尾部的四片小型弹翼。“军武次位面”表示,在将弹翼优化后,导弹所受到的阻力将会大幅度减少,配合推力矢量引擎的话,仍可做出较强的机动性飞行表现。另外,由于该导弹沿用 AIM-120D的弹体,美军几乎所有飞机都能“无缝升级”,认为该导弹的整体构型与设计真的“非常先进”。
另外,“军武次位面”也补充指出,与先前的 AIM-120D相比, AIM-260A极大的延长了火箭引擎内的药柱,从原本的0.9米大幅延长到1.44米,增长60%。“军武次位面”表示,在不考虑其他减重设计的情况下,火箭引擎药柱长度增加60%,意味着整体射程可能增加60%,推测 AIM-260A的最低射程可能已经超过256公里,“如果加上其他的减重、增加射程设计,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能轻松超过300公里”。
同时, AIM-260A也使用了多脉冲火箭引擎,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对能量进行调节与管理,甚至在应对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目标时,选用最合适的引擎推力,确保该导弹在射程范围内可能具备的威胁性。另外, AIM-260A也投入了最先进的相控镇雷达导引弹头,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能力,但也因为投入这些新型的设计,推测该导弹可能在战斗部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军武次位面”总结认为,由于目前解放军战机的中远程导弹仍采用10年前开始服役,射程约145公里的霹雳-15。与美军的 AIM-260相比,霹雳-15不但射程较短,导弹整体重量也较重,甚至连导弹体积都大上不少,强调目前解放军在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的领域中,“可能不具备与 AIM-260A竞争的能力”。但“军武次位面”指出,目前解放军已经开始针对霹雳-15进行改造,认为在中国导弹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解放军取得与美军相似的战力“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来源:新头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