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紘綸、陳大楨、趙芳儀
距该书英文版出版半年,川普再度就任总统。面对中国日益强硬的灰色地带行为、透过连续军演来模拟海上封锁的威胁、以及美国新政策的不确定性,台湾的国防策略面临多重挑战。现在回看,《沸腾的护城河》书中提出的建议如今有何进展?在川普2.0的政策框架下,该书的政策建议将给予台美合作什么启示?以下我们将一一检视。
川普第一任期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2月来台出版《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The Boiling Moat)一书中文版。该书作者除博明本人外,还包括曾任川普第一任国安会主任、现在也回锅出任川普第二任期国安会资深亚洲事务主任的简以荣(Ivan Kanapathy)、前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等前官员,对美国、台湾、及盟国提出守卫台湾的政策建议,引起广泛关注。
距该书英文版出版半年,川普再度就任总统。面对中国日益强硬的灰色地带行为、透过连续军演来模拟海上封锁的威胁、以及美国新政策的不确定性,台湾的国防策略面临多重挑战。现在回看,《沸腾的护城河》书中提出的建议如今有何进展?在川普2.0的政策框架下,该书的政策建议将给予台美合作什么启示?以下我们将一一检视。
“吓阻比战争便宜”,但台湾需要怎样的国防投资?
博明在中文新书发表会现场揭橥这本书的目的,他分析“未来若有台海战事,中国军事作战的重心,将会是以精锐的海军力量为主”,而这本书就是在倡议“台湾与盟国应该采取‘沸腾的护城河’战略,使台湾海峡成为埋葬中国海军的坟墓”。要达到这个目的,他支持台湾增加军事支出,也赞赏赖清德总统所提出的“国防支出提升到GDP3%以上”的政策目标,表示乌克兰给台湾的最重要启示是“吓阻比战争更便宜”,“国防支出占 GDP3%是很便宜的投资。乌克兰投入在应对战争的国防预算,占GDP高达37%”。
但这样的目的应该如何达成?台湾的国防预算应该着重何处?本书的作者群是“不对称作战”战略的坚定支持者,强调台湾应该增加购买“更多、更便宜、更灵活”的武器系统,例如游荡弹药无人机与各类防空、反舰、反装甲导弹,以更有效地以创新和灵活的战术对抗更大的传统军事力量。在过去这几年内,台湾与美国政府确实已朝这方向进行武器采购,例如书中所提到的弹簧刀300无人机、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海马士火箭发射系统(HIMARS)与鱼叉导弹。尤其拜登政府相较于第一任川普政府更严格遵守这套“不对称”军售政策,过去几年台湾的武器系统采购,可说是加速达到作者群所提目标。拜登政府四年军售中,新售予台湾的武器系统仅有帕拉丁自走炮属于传统大型载具。
然而,针对这样的采购目标,台美之间的风向并非没有歧异。台湾国防部近年来的建军策略强调以“整体防卫构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作为基础的高低混合策略(high-low mix strategy),主张:小型、机动化系统(如无人机与各类导弹)虽能提升存活率,但台湾仍须维持基本空中、水面与水下战力(如国机国造、国舰国造与潜舰国造),以确保空域与海域的军事平衡,并确保台湾有能力保障进出周围海域的船舰。支持这样策略的论者会主张,因此,台湾应持续发展空军主战战机、海军舰艇与导弹防御系统,同时加大投资于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情报、监视、侦察系统;但这些新兴技术应作为传统战力的补充,而非取代,以确保防卫体系的稳定。针对这样的论点歧异,书中作者仍虽同意军购策略需兼顾传统吓阻能力、不对称作战资源与供应链韧性,只是在传统吓阻力的投资比重与项目上,双方期待仍有差距。随着川普回任总统,观察其第一任军售模式与近期任命官员的立场,川普2.0的军售模式,仍可能朝对台湾推动大规模传统武器军售移转,与拜登政府方向不同。台湾也需要尽速厘清上述策略歧异,做出相应调整。
军售不确定性,凸显台湾国防自主能力必要
另一项在川普2.0新政下更显重要的,是台湾的国防自主能力。
台湾长期依赖美国的对外军售机制(FMS),导致军购流程受到美国内部决策与生产能力的严重影响。例如,鱼叉导弹(Harpoon)、海马士火箭发射系统(HIMARS)与MQ-9B空中卫士(SkyGuardian)等关键武器系统的延迟交运,影响了战备进度;此外,川普上任后以一纸行政命令冻结大部分对外军援,虽然台湾获得豁免,但这仍让未来军事融资与援助的结构充满不确定性。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台湾本土国防工业的自主生产能力,就愈发重要。
《沸腾的护城河》书中作者除倡议国防采购,也建议台湾加速本土投资,制造上述更便捷、灵活的武器系统。自2022年以来,有鉴于乌克兰战事经验,台湾政府也推动“无人机国家队”政策,加速推动本土无人机、反制无人机系统、乃至无人艇的生产。这样的政策已成功强化台湾无人机供应链,并提升产能以支援国军应用。但整体而言,台湾无人机产业仍面临高成本、缺乏市场、与缺乏关键技术等挑战,尚待政府投注资源克服。面对川普新政下美国军售、军援、融资的变动性增高,台湾国防自主的投资更显急迫,同时也应积极开拓欧洲及印太地区的防务合作,以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确保长期战备的稳定性与自主性。
除武器投资,《沸腾的护城河》也强调台湾应强化现役与后备部队的战备能力,透过高强度、实战化的训练,以确保军队能适应现代战场需求。若无法从制度面改善军事管理与战力培养,即便台湾积极强化对外军购,仍可能因内部管理与执行力不足,削弱其应有的战力发挥。书中的论点与台湾国防部的意见不谋而合——台湾国防部提出,不对称战力是一种整体防卫战略,其核心在于攻击敌人的弱点,而非与敌方正面交锋,而不只是集中在武器采购。因此,除了武器采购之外,国防作战计划、人事整备、后勤准备与训练计划皆应纳入不对称战力的思维。若只关注军购而忽略训练与演习的品质,台湾的战力评估将难以反映真实作战能力。
应对台海封锁威胁《沸腾的护城河》呼吁台湾调整策略
除武器采购、国防自主等议题外,《沸腾的护城河》也就台湾面临的中国灰色地带行为及武力使用的规划提出通盘建议。整体而言,书中建议重新评估中国灰色地带行为所带来的威胁,重新确立台湾最重要的国防目标,并在有限的军事资源下扮演正确的角色。
以台海海上封锁(blockade)或隔离(quarantine)的情境为例,在不构成海上封锁的隔离或其他灰色地带行为,中国可运用的手段及法律基础相当多变,举凡利用海上民兵船侵扰民间船只、在国际海域军演干扰台湾航运,甚至主张台湾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并进行海上执法。就此类灰色地带行为,书中建议台湾应灵活应对,以海上执法单位为对抗灰色地带行为的主力,以避免风险失控形成军事对抗,同时台湾相关航运主管机关应预先统筹可供政府指挥的船只,以确保台湾的对外航运不受阻碍。除此之外,台湾应预备与友盟国家迅速协调,除了请求友盟国家介入海上灰色地带行为外,更要确保国际叙事权不会落入中国手中。
但若中国的行为构成武力使用定义下的“海上封锁”时,书中明确建议台湾不应试图以军事力量对抗中国海上封锁,也不应以建立足以突破中国海上封锁的军事力量为台湾建军目标。书中认为此时对抗中国海上封锁的任务将落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友身上,而台湾应以维持国内生活稳定及促进国际社会介入为首要规划目标,例如规划以非军事手段维持台湾对外航运、预先储存充足战略物资、确保台湾的情况能够及时传达于国际社会等等。
对照我国国防部现行建军规划,《沸腾的护城河》中所提出明确的角色分配和台湾部分建军方针也有所差异。参照国防部112年国防报告书,台湾海空军依然将取得制海制空权列主要建军方针之一;此外,对抗灰色地带行为也仍是台湾海军建军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就此,《沸腾的护城河》直白地表示,尽管台美双方在2019年后逐渐对于不对称作战的意涵达成共识,台湾政府当前的实践对于实现不对称作战的目标有限。
从拜登政府到川普2.0,美国协助应对台海隔离、或封锁情境的策略,又将会有何改变?
2024年11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Samuel Paparo)曾在华府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所举办的研讨会中重申美军具有突破中国海上封锁的能力。然而如《沸腾的护城河》所述,中国对台的灰色地带行为手段多变且难以及时判断是否已构成海上封锁,书中引述近期美国智库CSIS的相关军棋推演结果,表示位属前线的美国海军指挥官除了因为缺乏华府的明确授权外,也会因为难以认定中国当下的行为是否构成海上封锁而错过介入的黄金时间。因此,书中建议美国应事先规划对中国不同主张及手段的相对应回应,确立军事介入的门槛以及政治决心,并确保第一线军官获得明确指示与授权,以此确保中国的海上封锁不会在国际的犹豫之间成形。
近期在一连串川普任命官员的国会听证中,我们尚未观察到川普任命官员对台海封锁应对有进一步发言。美国国防部次长提名人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近期的美国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人事案听证会虽对台湾防务多有讨论,但并未论及台海封锁;另一方面,《沸腾的护城河》书中应对台海封锁的主笔者简以荣(Ivan Kanapathy)则已回任国安会资深亚洲事务主任。我们或可预见台美应对封锁的策略调整,仍会是重要焦点。
国防预算辩论与川普全球安全战略演进
随着川普政府对台湾国防支出的要求不断变动,川普2.0全球安全战略的调整,也仍待持续观察。
在博明2月访台当周,赖清德总统宣布台湾国防预算将提升至 GDP3%以上,博明也表示肯定,指出这与美国国防预算的支出比例大致相符;但不到两周后,美国国防部次长提名人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参议院任命听证会上,则一改其2024年 GDP5%的立场,提升至要求台湾应提升国防支出至 GDP10%。川普本人也主张应达10%。
在数字争辩背后,川普的战略似乎更倾向推动台湾转型“前线国家”模式,最主要参考对象之一是以色列——高比例国防支出、普及兵役制度、及对美军购,构筑其强悍国防形象。台湾国防预算自2017年以来已增长80%,但仍无法独自撑起这样的模式;另一方面,虽然川普所任命的国安官员如国家安全顾问瓦尔兹(Michael Waltz)及前述提到的简以荣,皆为友台人士,但在川普政府整体推动政府精简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未来五年内计划每年削减8%国防预算,同时向中俄提出削减军费谈判,这些变数都可能影响美国在印太的战略部署,与台湾的战略规划。
博明2月的新书发表会,恰逢乌克兰遭俄国入侵三周年前夕。他在新书发表会强调,一个国家的“战斗意志”是战争胜败最重要的变项,而乌克兰人已向世界展示,“当人们和领导者拥有战斗意志时,一个民族可以取得怎样的成就,成功地抵挡了这个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超过三年。”
演说尾声,他呼吁:“各位朋友,我们的时间所剩不多!虽然在吓阻战略中,外交和公开声明也有重要的功能,但无庸置疑的——军事实力,才是能避免中国在台湾引爆地缘政治灾难的重要关键。在上个世纪,正是军事实力,才避免了冷战变成热战;在这个世纪,军事实力,同样是避免习近平冒险启动战争的重要关键。”
这番呼吁为未来四年的美台国防合作作出精准注脚。
应对新形势,台湾除审慎面对前述战略战术上的调整协商,不变的仍是强化现行国防战略方向,包括——改善兵役与后备制度、投资自主国防实力并强化无人机、AI等新兴科技应用、深化与印太地区各国的军事技术交流与联合演训、在现有的合作机制(如非军事领域的GCTF)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安全机制对话,以提升在印太安全架构中的角色。
在变动的战略重整局势中,先有战斗意志、加速强化自身实力,才能构成后续台美合作的坚实基础。
※作者:张纮纶为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员兼国家安全组副组长,曾任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委员委员法案助理,目前就读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班。陈大桢为科民社中心(DSET)国家安全组海外研究员,曾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幕僚,现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候选人。赵芳仪为科民社中心(DSET)国家安全组海外研究员,曾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幕僚,现就读于美国乔治城大学硕士班。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