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美贸易战,习近平呼吁欧盟“共同抵抗”,企图拉拢欧洲。不过,法媒将此举形容为“假朋友”;法国经济学家更指出,若无法进入美国的中国过剩货物涌入欧洲,恐将因其低廉成本摧毁欧洲产业。
美国总统川普日前祭出对等关税,重击全球市场。川普9日宣布针对逾75国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但名单上唯独没有中国。美中轮番向对方加征关税,美对中税率已达145%、中对美则为125%,世界两大强权贸易战一触即发。
习近平今天呼吁欧盟,在面对川普贸易战时,要与中国“共同抵抗”,企图在关键时刻拉拢欧洲。
法国财经媒体回声报(Les Echos)今天分析,欧中看似有合作抵御关税困难的可能性,但这种策略除了可能让川普更加恼怒之外,且美中两强相争,欧洲产业也将面临极大危险,因川普的极高关税很可能导致中国出口货物涌进欧洲。
换言之,生产过剩的中国货找不到美国买家,最终恐都转向欧洲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与经济学家方登年(Lionel Fontagné)就向回声报形容,“川普对中国关税的影响,将是飞向欧洲的回力镖”。
欧盟对美中贸易战的骨牌效应拉警报。即使没有川普关税,2024年中国对欧洲就已有304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中国是欧洲最大进口国,货物早已淹入欧洲各大港口。中国产业的制造成本,比欧洲企业低了3到4成,加上中国科技发展与公共补贴,早已让欧洲不满北京的“不公平竞争”。
回声报小标将中国形容为“假朋友”,指欧洲对此已有防范意识。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专访中表示,欧洲“将不会容忍”遭到美国关税影响的中国货物转向欧洲;且若新的监督机制侦测到中国进口增加,欧盟将“采取保护措施”。
经济学家赫纳(Mary-Françoise Renard)向法国电视一台(TF1)解释,要特别避免中国电动车与电子设备涌进欧洲,“这对欧洲而言是风险”,因为这些进口商品价格较欧洲制造的低廉。
赫纳说,“比较正面的是,欧洲贸易政策属于欧盟委员会的范畴,因此成员国不能单独行动。中国总是试图挑拨各国间的矛盾,美国也是”。
法国金融管理机构Financière de la Cité首席经济学家高兹梅(Nicolas Goetzmann)向回声报指出,去年中国向美国卖出6000亿美元商品,如今却正在失去占全球30%的最大消费市场。
高兹梅说,“过去25年,美国消费者和纳税人资助了中国成长。一切都结束了。因此,经济状况不佳且陷入通货紧缩的北京转向欧洲以确保其成长”。
他强调,“继续向中国开放边境意味着与一个以摧毁欧洲产业为目标的国家进行贸易,我不确定这是个好主意”。
回声报也写道,“更别说中国透过向俄罗斯提供设备和购买原料,允许俄国普京继续在乌克兰发动战争;而于此同时,欧盟正花费数千亿欧元来抵御俄罗斯的攻击”。
来源:新头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