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头条

让盗墓贼吓破胆的墓中贵妇 是中国人最深的恐惧

一扇半开的门,一个神秘的女子,留下了千古未解之谜。阴冷潮湿的墓室里,伸手不见五指,当的光束划破黑暗时,一扇朱红色大门在光束中浮现,一位少女正从门后探出半身。她云鬓轻挽,裙裾微扬,唇角似笑非笑,正直勾勾盯着你……

一扇半开的门,一个神秘的女子,留下了千古未解之谜。

阴冷潮湿的墓室里,伸手不见五指,当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黑暗时,一扇朱红色大门在光束中浮现,一位少女正从门后探出半身。她云鬓轻挽,裙裾微扬,唇角似笑非笑,正直勾勾盯着你……

寒意从脊背窜上后脑,你倒退两步,才发现这不过是砖雕壁画。

这便是曾让无数贼吓破胆的“妇人启门图”。

看似诡谲的画面,实则是古人对生死界限的哲学思考:既渴望现世荣华在地下延续,又试图用一扇门叩开通往永恒的通道。

妇人启门图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在四川芦山王晖墓石棺上,门内立着一位长袖飘飞、仙姿绰约的女子,这是汉代人心中典型的“天门”意象。

当时瘟疫横行、战乱频仍,人们将升仙视为终极解脱,启门女子正是西王母派来的仙界使者,引导亡魂穿越天门,踏入永生。

晋城郝匠金墓|妇人启门图)

稷山马村砖雕墓|妇人启门图)

陕西旬邑县唐廷铨墓园牌楼|妇人启门图

到了宋代,这扇门从仙界落回人间。河南登封唐庄宋墓的壁画上,一位华服妇人从轻掩的门后探身张望,墓室里还有摆满佳肴的宴席场景。

(河南登封唐庄宋墓|妇人启门图)

推测,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庆贺寿辰的场景。门扉半开的设计,既暗示着“家宅未到尽头”,又让冰冷的墓室有了呼吸感——仿佛推开这扇门,就能踏入另一个灯火通明的厅堂。

在洛阳古墓的北宋墓室中,妇人启门图与仿木雕花的门窗融为一体,将“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演绎到极致。

(河南洛阳李村二号宋墓|妇人启门图|先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

金代的工匠们让这扇门更加鲜活。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的妇人手扶门框,发髻松散,衣角被风吹起细微的弧度。她身后是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戏台上伶人甩着水袖,二十四孝故事在砖墙上轮番上演。

(山西运城稷山马村砖雕墓|妇人启门图)

山西汾西郝家沟金墓里的妇人启门图,女子端着盛满盘子的果品,像是在等待门外的客人。

(山西汾阳郝家沟金墓|妇人启门图)

山西郝匠金墓的妇人满面富态,仿佛正招呼宾客进入门后宴饮。

(山西晋城郝匠金墓|妇人启门图)

不过启门者未必都是女子。山西太原龙山石窟的披云子自赞窟中,童子从门后探出大半个身子,怀里似是捧着书卷。。

(太原龙山石窟第6窟|童子启门图)

平遥双林寺罗汉殿的僧侣从转角处推门而入,还带着些不好意思。

而关于妇人启门图的隐喻,如今仍是充满争议。

有人说门内的女子是仙界使者,接引墓主人升天;也有人说这扇半掩的门象征阴阳过渡,门外是个异世界;当然,也有世俗的象征说法:女子是墓主人侍女或者姬妾,寓意墓主人家大业大;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反映了儒家伦理:宋代强调女性“治内事”,门象征内外界限。

而今千年过去,妇人启门图依然令人着迷,它的意象如同棱镜,折射出人类永恒的矛盾:我们既畏惧死亡,又渴望超越;既留恋现世,又向往永恒。那些探出半身的女子,或许是墓主对人间烟火的最后眷恋,又或是向永恒发出的温柔请柬。

当我们在再次墓室中与启门女子四目相对时,恐惧早已消散,只剩下感慨——一扇门,分隔生死,却连结了古人对生命的全部热望。门后的世界,是另一个时空的邀请,还是对现世执念的温柔抵抗?答案,早已镌刻在每一道砖缝的岁月尘埃里。

来源:文南兮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