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中,12位大法官中有10人支持有罪意见,仅文在寅任命的2人反对。
案件争点在于李在明2021年担任京畿道知事参选总统期间,公开表示“不认识”前城南开发公社处长金文基,且称“是因国土交通部施压,才将柏岘洞开发案用途上调”。法院认定,此类陈述并非模糊或主观性政治修辞,而是向公众传播明确虚假事实,构成刑责,推翻二审采信“言论多义性”论点。判决援引一审“重印象”逻辑,认为言辞已超出意见表达范畴,应负法律责任。
引人关注的是,此案从二审宣判到终审仅耗时36天,远远快于韩国选举案件一审6个月、二审与三审各3个月的原则时间框架。距离原定截止日(6月26日)提前近两个月。
分析认为,法院此举意在大选登记(5月11日)前明确司法立场,为选民提供判断依据。
同日,代理总统、国务总理韩悳洙宣布辞职并当晚卸任,表态“承担更大责任”,被广泛解读为参选总统。副总理崔相穆原来会暂代总统与总理职权,至6月4日新总统就职,但遭共同民主党弹劾后辞职,社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李周浩成为代总统。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指出,在韩悳洙和川普总统通话谈韩国关税问题时,川普问韩悳洙是否会竞选总统,可见川普也对亲共亲朝鲜的李在明当选非常担忧。
原文链接:厮杀惨烈!韩国总统争霸重大变数【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