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头条

可容忍的代价!习近平跟川普打游击战?

阿波罗网方寻报道/的冷战策略:从教训到美中僵局

引言

2020年,COVID-19疫情几乎切断美中双边关系,习近平推出“双循环”战略,旨在国内生产所需产品并销往海外,以保护中国免受经济冲击。这一战略源于对的深刻反思,习近平从中吸取教训,力求避免直接对抗美国,争取时间实现经济自给自足、全球多边结盟及军事力量增强。

地缘政治与多边结盟

习近平的战略之一是避免苏联式的孤立。他推动“多边结盟”,鼓励各国与多个大国接触,削弱美国同盟关系。北京利用美国削减对外援助(如解散美国对外援助机构)及限制中国学生签证的机会,资助美国社交媒体网红推广“更酷的”,以提升全球影响力。

经济自给与策略

习近平从苏联解体中认识到经济是国家支柱。苏联押注重工业导致经济失衡,而中国则追求全方位自给自足,增强抵御美国贸易和技术限制的能力。北京的政策顾问表示,习近平以“游击战”策略应对美国,借鉴季辛吉的非对称冲突理论:“正规军队不赢就是输,游击队不输就是赢。”通过贸易谈判拖延时间,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稳住脚步,谋求长期竞争优势。

军事与意识形态控制

习近平推动军事建设,过去三年中国国防预算以约7.2%的速度增长,占GDP比例低于1.5%,避免与美国进行高成本军备竞赛。同时,他强调加强党对社会的控制。2013年1月,习近平在闭门会议上指出,苏联解体源于意识形态衰落和政治控制丧失。他将此作为警示,确保中共权威不容挑战。

冷战研究与战略耐性

中国对苏联历史的研究始于1953年,推广苏联模式时,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赴莫斯科学。习近平青年时代深受苏联影响,但21世纪初,苏联解体促使他重新评估。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他强调避免意识形态衰落。2018-2019年,发动贸易战,促使北京重新审视冷战策略,聚焦如何在持久战中获胜。习近平主张“战略耐性”,相信全球力量平衡将向中国倾斜。

应对美中冲突

美国《华尔街日报》2025年7月4日分析,川普政府对华政策从施加最大关税压力到寻求双方让步的协议,显示其策略多变。习近平则以“稳定平静”应对,利用美国政策波动谋利。克雷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表示,战略僵局是中国最现实的目标,需通过耐性、资源节约和战术灵活性实现。然而,中央集权可能抑制私企活力,自给政策或导致通货紧缩,习近平视这些为实现长期目标的可容忍代价。

原文链接可容忍的代价!习近平跟川普打游击战?(图),来源:阿波罗网方寻报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