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玲玲
《华尔街日报》中共政策与中美经济关系首席撰稿人魏玲玲6日撰文指出,习近平正执行一项酝酿数十年的大战略,对抗美国的经济与全球主导地位。这一战略根基源自对苏联解体教训的总结,其目标是实现毛泽东所说的“战略相持”——在长期冷战式对抗中拖住美国,为中共国争取时间与空间。
习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来,推动全方位准备,包括强化意识形态管控、经济自主、军力发展与全球外交渗透。他早在2013年内部讲话中指出,苏共垮台的根本是“意识形态斗争失控”,宣示中共绝不容许挑战其权威。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习近平将苏联解体列为警示教材,指戈尔巴乔夫“背弃了党”。
中共顾问称,习近平深知中共无法直接超越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因此推行“非对称冷战”策略——避免正面对抗、但在全球多个维度长期周旋。他从基辛格提出的“游击式战略”吸收灵感,强调“常规军队不赢就是输,游击队不输就是赢”。中共对外仍维持全球经济融入,却持续削弱美国盟友体系,并提出“多边联盟”概念,推动各国不再选边站队。
经济层面,中共吸取苏联押注重工业失败的教训,实施“双循环”,强化内部制造能力以对抗美方技术围堵。国防支出虽控制在GDP的1.5%以内,但连续三年维持7.2%增速,持续推动“可控但增强”的军力扩张。
外交上,北京强化“软实力输出”,重塑“一带一路”,以可持续贷款缓解“掠夺性融资”批评,并借美方缩减对外援助之机填补空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前夕,习近平与普京宣布“中俄无上限友谊”,进一步巩固反美同盟。
2020年疫情后中美脱钩加剧,习近平首次系统提出“内外循环”冷战策略。川普任期内发动关税战,被北京视为美国强化霸权的信号,促使习近平全面转向冷战思维。前奥巴马政府高级国家安全官员、乔治城大学教授埃文·梅代罗斯(Evan Medeiros)称:“中共的经济与外交政策都已转入冷战模式。”
习近平对党内告诫是“保持耐心”,坚信全球力量终将向中共倾斜。前基辛格顾问、经济学家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Hormats)指出:“习近平的目标是在长期竞争中取得技术领先,并在全球事务中取得主导。”
为此,北京还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层面展开全球影响战。美国社交媒体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受邀访问中国,其宣传片播放量破亿,被中共视为“软战胜利”。
虽然拜登延续了川普的强硬政策,但中共试图通过“对话”“交流”赢得喘息空间。中美高层会晤重启,表面缓和实为战略布局一环。中共同时强推“国产替代”,但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疲软、通缩与民营企业低迷。
美国华人学者裴敏欣(Minxin Pei)教授指出,中共战略核心就是“拖”,用时间换取优势,而“战略耐心、保存实力与战术灵活性”正是其精髓。
最终,这一切背后是习近平对苏联失败的深刻恐惧与个人俄罗斯情结的交织。他正试图用极权管控、技术突破与全球渗透,打造一个能在21世纪冷战中撑下去、最终胜出的中共国。
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