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如
1951年8月16日下午,62歲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位被世人稱為「上海皇帝」、「上海三大亨之一」的知名人物就此離開了這個世界。據杜月笙之女杜美如回憶,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1928年,杜月笙娶了京劇名伶姚玉蘭為第四房妻子,那時的杜月笙已經四十歲了。此時的杜月笙已經是上海灘上有名的風雲人物,他開設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南京政府成立后,蔣介石任命他擔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又被租界當局任命為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隨著聲望的日盛和善於做人做事,杜月笙在上海已經成為了響噹噹的頭面人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1930年,杜月笙的女兒杜美如出生了。
杜氏祠堂落成合影
杜美如的童年是在上海度過的,直到一九三七年上海淪陷后隨全家一起遷居香港。在這七年中,她的父親組織恆社,建立杜氏祠堂,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同時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面的杜月笙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上海淪陷后,遷居香港的杜月笙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他捐出了大筆款項,同時鼓動各界知名人士捐款捐物以支持抗戰,甚至還參与了不少軍統針對漢奸的鋤奸行動。在杜美如的記憶中,杜月笙對子女的教育極為重視,嚴格要求他們的學業,嚴禁其沾染煙賭娼,要兒女們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杜美如一次外語考試成績不佳,就被他用鞭子責打10下。儘管應酬很多沒有多少時間和兒女呆在一起,但杜月笙總時時督促鼓勵兒女多讀書。
杜月笙
1951年夏,杜月笙病逝于香港,處置遺產時,這個曾經家財萬貫的大亨身邊僅有11萬美元,遺產分配是每個太太拿1萬美元,兒子拿1萬美元,沒出嫁的女兒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兒拿4000美元。杜美如回憶道:」在分遺產之前,父親銷毀了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不久后,杜美如就和母親姚玉蘭遷居台灣。1955年,杜美如嫁給了當時的台灣中校飛行員蒯松茂。十多年後的1969年,杜美如和丈夫去了約旦。在約旦國王海珊的建議下,兩人開了約旦第一家中餐館。自此之後,兩人一直以開餐館為業,並一直在約旦生活了三十多年之久。
談到對父親杜月笙的評價,杜美如說:「不管人們怎麼看我父親,但有一條,他始終是愛國的,沒有背叛國家,沒有像他的結拜兄弟張嘯林那樣當漢奸。」2001年,七十多歲的杜美如才第一次回到離開數十年的上海。
來源:中國焦點新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