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每日頭條

中共能打贏和美國的貿易戰嗎?

喬治亞州薩瓦納港口的中國集中箱(資料照)

之間的爭端正持續升溫。商務部表示,中國已於7月16日在就美國301調查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措施追加起訴。而美國也于同一天在世貿組織對包括中國和歐盟在內的幾個主要貿易夥伴提起訴訟,指責它們的報復性關稅措施違反了有關世貿承諾。多重跡象顯示,中共可能正在準備與美國打一場持久性的。但分析人士警告說,中共恐怕無法承受持久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損害。

中共或準備打持久戰

除了訴諸世貿組織以外,自爭端升級以來,中共近期採取了多項措施,積極備戰與美國的貿易戰。

自美國宣布將從7月6日開始對首批價值34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以來,中國人民幣的匯率就開始持續下跌。上周四(7月12日),將人民幣的中間價設定在1美元兌換6.6726元人民幣的水平,比前一天下調了0.7%,創一年半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7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已跌破6.7大關。在岸人民幣(CNY)報收6.7145元,離岸人民幣(CNH)報收6.7506元,均創下一年來最低紀錄,向「破7」又邁進了一步。

儘管人民幣匯率的走低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但不容否認的是,人民幣貶值可以有助於抵消美國加征關稅給中國商品造成的影響。華爾街日報7月13日的報道說,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央行想利用人民幣向美國發出不想打貿易戰的信號。彭博社也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中國的高級官員研究過以一種雙管齊下的策略,該策略的一部分就是把人民幣作為與美國談判的一個工具。

在貿易戰的陰影下,中共採取的另一個措施就是在6月24日宣布,各商業銀行從7月5日起,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0.5個百分點,從而使這些銀行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幫助債務沉重的企業,以及向微小企業發放更多貸款。這是中國在兩個多月內第二次降准。分析認為,中國央行此舉是為了緩解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和美國爆發貿易戰的影響。

星期二(7月17日),中共再出台新舉措。中國主管投資的部門—國家發改委表示,下半年將「適度擴大有效投資」。中國經濟過去的一個主要增長支柱就是投資,但為了控制不斷惡化的債務問題,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努力限制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上馬。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僅為6%,為1999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國家發改委的表態顯示,在美中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共政府正在小心翼翼地重拾「投資」這一法寶,以穩住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上周五,中共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允許地方政府重啟去年暫停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去年,中共政府為應對嚴峻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而叫停了很多類似項目。

這些跡象顯示,中共有可能正在為迎接一場與美國的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做準備。上周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將啟動對另外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的程序。中共商務部表示,對美方加速升級貿易爭端的做法「感到震驚」。

持久戰對中共不利

但一些分析人士警告說,如果貿易戰演變成持久戰,它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永久性損傷。

資深中國問題學者、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國際與戰略研究主任裴敏欣認為,中國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中游,中國43%的貿易屬於加工貿易,雖然加工貿易帶來的利潤不多,卻給中國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如果貿易戰打下去,許多外國公司會發現在中國進行加工貿易沒錢可賺,它就一定會把工廠搬到東南亞、印度這種不受貿易戰影響的國家去,」他說,「這樣對中國的長期影響是很負面的。」

已有一些得益於中國加工貿易的國家對美中的貿易戰表達了擔憂。上星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對美中的貿易爭端會衝擊韓國「中間產品」的出口,這些產品被用於中國家電、電腦和電信設備。《金融時報》援引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話稱,「因為中國的電子產品、計算機和通訊設備都被列入額外的關稅清單,韓國企業擔心,一旦關稅開始實施,韓國企業生產的、用於這些產品類目的中間產品的出口將會下滑。」

美國的戰略與戰術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考慮到美國總統川普將在2020年競選連任,而削減美國貿易赤字是他最重要的競選承諾之一,川普總統有可能會接受一個至少能在一年半內控制住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方案,從而避免美中貿易爭端過度擾亂全球貿易。而且,川普總統顯然認為,通過施壓迫使中共讓步的做法是行得通的。

他說:「到8月中前後,我們應該就能看到雙方會宣布達成某種協議,這份協議應該能維持一年半的時間。」

但曾經擔任負責中國事務的美國助理貿易代表雷明(Claire Reade)指出,即使雙方能夠達成某種協議,但由於美中關係已呈現出質的惡化,特別是美國對中共的不信任和顧忌不斷加深,應該注意到的是,美國對中共整體戰略的調整正從接觸轉變為遏制。

我的直覺是,本屆政府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就是在把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根』拔出來,讓它們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去。」她說。

《金融時報》旗下的調研部門「投資參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在今年6月27日至7月10日對中國各地2000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54%的受訪者表示,在貿易戰發生的情況下,他們「很可能」或「肯定會」停止購買美國品牌商品。

然而,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像過去對付韓國那樣,利用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公開呼籲抵制美國貨,也沒有刻意煽動民間的反美情緒。

也許只有在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上,中共的決策者需要更加謹慎。

「中國畢竟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美國沒法比,而且它過去十年來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很有問題的,有很多泡沫。所以它很怕外部衝擊造成更多的經濟問題。」裴敏欣說。

來源:美國之音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