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3年6月19日】(希望之聲記者楊正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外界高度關注他是否能見到習近平。就在他此行的最後一天(6月19日)下午,習近平出場了。這是五年來美中關係趨於緊張之時美國國務卿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和與中共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據美國之音報導,雙方官員在會談一個小時前才對外宣布這次會晤,但是媒體聯訪發出的照片顯示,習近平在一個擺設了鮮花、桌子上備齊茶具、水杯和與會者名牌的會議室會見了布林肯一行,多位中方人員與美方人員相對而坐,顯示這次會談早已有安排。
英媒BBC注意到,此次習近平會見布林肯座位安排相比于以往發生變化。 2018年、2017年和2016年,習近平曾分別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蒂勒森(Rex Tillerson)和克里(John Kerry)會晤。
以往,兩方為並排就坐,但此次則採用了長桌,習近平坐在中間,兩國代表團分座兩側。
此前,前美國國防部主管中國事務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發推文表示,如果習近平決定會見布林肯,那將是他向中共幹部和政府官員發出的一個重要指示,那就是他們應該對與美國對話保持開放態度,儘管這不一定是向美國做出任何妥協。
美國之音援引觀察人士說,中方遲遲不公開確認習近平是否與布林肯會面,是因為北京希望對外擺出的一種姿態,那就是中國現在強大了,並掌握話語權,外國官員能否見到中國國家元首,主動權和決定權在中方。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說,北京希望「製造這樣一種印象:我們(美國官員)去那裡訪問展現了對中國共產黨的順依。」
在與習近平會面前,布林肯當天上午會見了中共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兩人會談約3小時。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消息,王毅將中美關係陷入低谷歸因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王毅還稱,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關鍵節點,需要就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作出選擇。
美國之音指出,相較此前中共官員表示中美兩國要對話不要對抗、要合作不要衝突的言論,王毅此言顯得更強硬和更具挑釁性。
布林肯此次訪華,中方也以超低的規格接機。現場畫面顯示,中方僅派出中共外交部美大司司長迎接,而且停機坪沒鋪紅地毯,而是拉了條紅線。
一些觀察家指出,這與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問中國、甚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2022年3月訪問北京時的接機待遇形成鮮明對比,認為中共領導層藉機羞辱美方最高層級外交官。
但有趣的是,布林肯一腳踩中紅線的畫面在推特上熱傳。有網友說:「沒有鋪紅地毯,而是畫了條紅線,布林肯大概心領神會,馬上昂首挺胸大踏步踩在了這條紅線上」。
中共黨校前教授蔡霞表示,「中共國在布林肯到訪中國的外交接待方面,處處可見小人之心雞鳴狗盜伎倆,猥瑣卑下流氓行事方式,是辱了老美嗎?其實是在全世界面前自我侮辱,再次曝光流氓國本色。」
對於此次布林肯訪華,中方也大肆宣傳美國渴望進行此次會面。但《紐約時報》認為,在幕後,中方有自己的理由需要與美國緩和關係。中共官員已表示,北京方面今年的一個優先事項是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11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亞太領導人年度峰會並可能與美國總統拜登單獨會晤鋪平道路。
中共外交官已經在設法確保習近平在其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美國之行中獲得尊貴待遇。
報導說,布林肯和秦剛的會談持續了五個半小時,比預定時間長了一個小時。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兩人和他們的助手隨後一起散步,並共進了兩個小時的工作晚餐。
如此長時間的會談被指相當罕見。
路透社注意到,秦剛18日在釣魚台國賓館門前迎接布林肯,而非在國賓館內迎接,與傳統做法有別。
《華爾街日報》引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駐北京代表杜大偉(David Dollar)說:「中國(中共)之所以願意與布林肯會面並重新開放溝通渠道,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向歐洲和其他美國盟友展示中國願意合作並阻止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這或使歐洲更不願意全面支持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麥艾文表示,「這次訪問是重新聯繫,需要停止兩國關係繼續下滑,並找到穩定的基礎。兩國都需要也都希望會議不要搞砸。」
美國國務院官員們說,美國不幻想與北京的分歧能通過幾次會談就解決,但認為啟動對話本身就是一項成就。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下馬威?習近平會見布林肯 這畫面亮了 美前官員:習向中共幹部發出一個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