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崩盤了,徹底崩盤了

來源: 腰線 作者: 桑桑姐

,對中國人來說,總有種特別的情結。

它不僅僅是一個普通樂器,在它的身後,是身份和地位的隱喻。

它是所有西洋樂器中最先為人熟知的,明朝隨著入京獻寶,古鋼琴首先成為了皇族的稀罕玩物,花了幾百年,才飛入達官顯貴家,成為名流望族們展現才藝和逼格的載體。

一個上海的大爺跟我慢條斯理地講起他的童年,他7 歲就開始學鋼琴。後來碰上那動蕩十年,鋼琴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靡靡之音,沒落腐朽的舶來文化,成了首當其衝要被砸爛的對象。家裡的鋼琴被年輕人搬到了操場,琴板上砸了個大窟窿,但是他仍舊會趁沒人的時候,偷偷去摸一下琴鍵。

雖然講的是悲傷往事,但是大爺臉上的神色卻是一片傲嬌的繁花。

新中國1950 年才造出第一台鋼琴,他卻能從小就在鋼琴聲中耳濡目染,這得是啥家庭啊?

接著就到了我的童年時代,90 年代也終於開始一窩蜂地學鋼琴了。

電影《鋼的琴》中,被下崗潮裹挾著的離婚夫妻,誰能給孩子搞到一台鋼琴,誰就能獲得女兒的撫養權,鋼琴,不僅是浪漫的樂器,它也意味著更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生存能力。

小時候一到晚上,樓上樓下的姐姐們就叮叮咚咚地開始練琴,到了我5 歲那年,媽媽也急吼吼地把我帶到面前,問孩子能不能學琴。

老師捏著我的小肉手,翻來覆去地看,目光落在了小指頭上,他堅定地搖搖頭:小指頭太短了,一個八度都彈不了,學點其他的吧!

老師一句話,註定了我今生與鋼琴的緣分就這麼淺了。

我媽思忖良久,決定讓我學二胡。

我聽完這個決定當場就哭了出來。

每個班上都有那麼幾個般的男孩女孩學鋼琴,學校文藝匯演的時候他們就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會的人,收到的小紙條都會比其他人更多。

我眼前浮現出慘烈的對比畫面是,人家穿著白紗裙,坐在真皮琴凳上彈著卡農,而我戴個墨鏡,面前擺個破碗,拉著催人淚下的二泉映月。在我那時的認知中,鋼琴能激起眾人的愛慕之情,二胡只會勾起對方的憐憫之心。

我媽思路還是太超前了,如果我晚生30 年,在們都能隨時流利地彈一曲的時代,我要是會拉個二胡吹個嗩吶撩撥個馬頭琴,該多酷啊!

當一種資源超量供應的時候,它就失去了被人們競價追逐的光環了。

鋼琴從人人追捧的頂流,到現在家長們不願再接盤,也就用了30 年。

鋼琴市場如今到底有多冷?

一個鋼琴廠的老闆說:鋼琴徹底崩盤了,去年一半鋼琴廠倒閉了。以前5、6 萬買的鋼琴,今年5000 塊出手都沒人要,韓國琴現在一萬塊錢買4 個,日本琴一萬塊錢買倆,雅馬哈卡哇伊價格直接腰斬都沒人要。

某樂器協會的副秘書長說:2023 年,鋼琴銷量斷崖式下滑,學琴的和買琴的,就好像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了。

鋼琴老師說,十年前學生多到收不完,還要看條件挑,現在學琴的孩子越來越少,都是學生家的弟弟妹妹,說不定明年就要失業了。以前上課一板一眼當嚴師,現在天天哄著學生和家長提供情緒價值,生怕哪天就又多一個退課的。

為什麼會這樣?

兩個字:成本。

當生活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人們會首先捨棄那些離生存更遠的東西。

第一個是金錢成本。

從前兜里有20 就敢花20,因為明天就能掙40,家長在給孩子花錢報班上,尤其豪爽,少買一個包而已嘛,哪裡貴了?

但現在500 塊一節的鋼琴課,無窮無盡的陪練課、考級輔導課,四處比賽考級,確實讓人肉痛。然而這些付出在升學就業中,又看不到切實的回報率,於是鋼琴成了首先被精簡的非必要開支。

第二個是教育成本。

90 後父母和70 后、80 後父母觀念不同了,不想再吃陪練的苦。雞娃的苦,都要吃在刀刃上。

每天陪著寫作業、做手工、手抄報已經耗去了成年人九成的精力和耐心,還要每天額外盯著孩子練琴,讓整棟樓的鄰居都聽到孩子磕磕巴巴的琴聲和絕望的哭聲,為本就脆弱的雪上加霜。

某魚上賣鋼琴的爹媽,是真的大徹大悟了——還有什麼比命更重要的嗎?

第三個是時間成本。

雙減有個爭議很大的政策。課後延時服務本來是想著為家長和學生減負的,結果老師利用這個時間講題做卷子,變成了不敢不參加。

以前小孩三四點放學,正好去興趣班,現在放學回家晚了兩個小時,還有沒寫完的作業,根本擠不出時間來練琴。

而樂器和體育,又恰恰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雕琢的技藝。

在有限的時間里,家長首先希望孩子有個健康的身心,然後是有競爭力的成績,最後才是錦上添花的才藝。

在鋼琴的社交貨幣屬性越來越淡的今天,寶貴的雞娃時間不如花在其他更有辨識度的項目上。

第四個是空間成本。

鋼琴從前都是擺在大house 和小洋樓里,就算沒人彈,也是個漂亮的傢具。但現在住的都是以平米計算的樓房,生完二胎,再加上帶娃的老人和阿姨,一屋子人轉不開身,鋼琴加琴凳就要佔了客廳兩平米的地方,摺合房價10 萬塊。

如果孩子沒天賦還不肯好好練,每天看著這麼大個黑黢黢的玩意,就更來氣了。

隨著出生率一路不爭氣地下滑,鋼琴昔日的全民繁榮,不可能再重回巔峰了。

不過,鋼琴在海外華人圈,依然是標配,我周圍方圓百里的華人鄰居們,家家戶戶都學過鋼琴。注意,是‌‌「學過‌‌」,大部分家長都因為吃不了搞藝術的苦,和孩子一起半途而廢了,改成練體育項目,至少還收穫了身體強壯。

初中以後,還能堅持練琴,參加比賽的孩子,是自己真有興趣和天賦的。

很多媽媽不忍心看著花大價錢買的琴,變成擺設。沉沒成本除了金錢時間,還關於朗朗2.0 的希望。

既然孩子不受雞,那老母親不如自雞。反正長期陪著孩子上課,什麼手型,節奏,強弱都爛熟於心,每天在繁重的瑣事之後,彈上一曲自娛自樂,沉浸在音樂的心流中,找到了一處讓身心放鬆的桃花源。

鋼琴,繞了30 年,終於回到了它關於浪漫與美的本質。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