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報道稱:「在這次事態中,其夥伴國家就是否應該幫助伊朗經歷了重大考驗。」他們各自敲打著計算器,最終為了本國利益而決定迴避伊朗。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和中國,本月21日在美國空襲伊朗后表示將提出要求「立即停火」的決議案。但他們只是草擬了決議案,並沒有繼續進行下去。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緊急通話,卻只進行了諸如「應該通過對話解決伊朗核問題」(普京)、「武力只會加劇仇恨和矛盾」(習近平)之類的原則性對話。
伊朗本月23日緊急派遣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齊前往莫斯科。阿拉格奇與普京會面,要求俄羅斯維修被摧毀的防空網,支持修複核開發相關設施。但普京沒有對此做出答覆,只是講空話,說:「美國的空襲根本沒有正當性,是不存在挑釁的侵略行為。」
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伊朗向俄羅斯支援了包括彈藥和炮彈在內的幾千架無人機。另外,今年1月伊朗還與俄羅斯簽署了相當於同盟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卻還是被俄羅斯背後捅了一刀。普京過去也同樣迴避過盟國。亞美尼亞2020年和2022年與亞塞拜然發生衝突時,去年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垮台時,俄羅斯都沒有干預。
分析認為,普京的立場是在與烏克蘭開戰的情況下,缺乏軍事干預的餘力,加上如果草率干預伊朗事態,可能會在美國主導斡旋的俄烏停火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華爾街日報》援引專家的話報道稱:「普京在獨裁者朋友需要自己的時候背棄了他們。」
中國也在2021年與伊朗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卻對伊朗熟視無睹。伊朗駐華大使23日會見了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阿拉格奇25日訪問中國時,會見了中共國防部長,但中國只是表明了「支持伊朗」的立場。《紐約時報》26日報道稱:「這是因為不知道川普對台灣問題會有什麼反應。」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對《紐約時報》說:「襲擊伊朗后,中國在了解川普對台灣問題的意圖方面會更加緊張。關於動武一事,川普比預想的更加積極,不可預測其行為。」
和伊朗稱兄道弟的朝鮮和委內瑞拉也表示「譴責美國的入侵」,但他們「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朝鮮向俄羅斯派遣戰鬥兵力,沒有餘力幫助伊朗,委內瑞拉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伊朗領導力本身呈分裂的狀態,這也是同盟國沒有積極介入的原因。最高領導人阿里·哈梅內伊一周沒有出現在公開場合,一直隱居在某處,伊朗國民在動搖。哈梅內伊一直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26日只是發布視頻信息,稱:「伊朗戰勝了以色列,還恭喜伊朗戰勝了美國政權。」在哈梅內伊被批評為「紙老虎」的情況下,目前伊朗國政和與美國的談判由一直主張改善與西方關係的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指揮。《紐約時報》報道稱,幕後存在「無法相信總統的領導力」的氣流,政客和軍人分成強硬派和穩健派,進行了派系鬥爭。
具有「反西方國家聯盟」性質的金磚國家(BRICS)也在動搖。普京和習近平都決定不出席下月6日至7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金磚國家首腦會議,因此有預測稱,這將是一次缺了主心骨的聚會。據悉,因為國際刑事法院(ICC)就俄羅斯侵略對普京簽發的逮捕令可能在巴西被執行,普京決定缺席會議;習近平因為巴西邀請了中國的老冤家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參加國宴,所以決定不出席會議。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25日表示:「我們下周將與伊朗對話。伊朗說不會擁有核武器,如果簽署文件,也不算太糟糕。」
來源:朝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