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作為世界首富,可謂見多識廣,沒理由不知道前面講過的這些。既然成功的希望渺茫,他為什麼還要生出這樣的「不臣之心」呢?我以前專門撰文分析過馬斯克的性格。作為具有性格缺陷卻又充滿理想主義的馬斯克說出這種話並不令人意外。對於這場川馬之爭2.0,我的判斷是,馬斯克一定會輸掉這一局。因為無論他是不是會組建第三黨,都已經成為對兩黨共同的威脅。
首先來說,在美國想組建一支政黨並不會違法。相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了美國人jieshe自由和政治參与權利。任何人、團體都可以自發組織政黨、提出政治主張、招募成員。並且美國的政黨的管理也十分鬆散。美國人除了自願註冊為某一政黨的成員以外,通常是通過給某個政黨提供政治捐款的方式表明立場。這種捐款大多都是五元、十元不等的小額捐款。美國人也可以任意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和黨派身份而不用面臨危險。例如馬斯克和川普都曾經是民主黨人。事實上,美國並非沒有「第三黨」。自由黨(Libertarian Party)是美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第三黨,成立於1971年。除此以外還有綠黨(Green Party)和羅斯·佩羅的改革黨(Reform Party)。所以說,第三黨只是用以形容一個有實力與民主、共和兩黨形成競爭的新黨派。這就引出來一個話題,建立黨派容易,但取得執政資格卻很難。
雖然美國的法律並不禁止「第三黨」的出現,但是美國兩黨絕不會允許有挑戰性的第三黨出現。美國的政治權力分配通過制度設計、資源不對等、程序障礙和政治文化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事實上的兩黨壟斷。
首先來說,美國總統並非來自於直接選舉。其政治制度的本質是「贏者通吃」原則。由得票最多的候選人贏得該州所有選舉人票,並以此決定最終的總統歸屬。想必關注美國大選的朋友都已經有所了解。這種政治制度的設計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出現「多數人的暴政」。但最終結果也導致了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總是來自共和黨或者民主黨。因為根據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下,選民為了避免浪費選票,往往會樂意投票給最有勝算的候選人。導致得票數較少的第三黨難以形成威脅。
此外,第三黨還面臨選票門檻與程序障礙。美國沒有統一的全國性政黨註冊系統,必須分別在各州操作。雖然各州法律不同,但通常會要求向州務卿辦公室提交政黨註冊申請。但州務卿又都是被兩大黨派把持。想想看吧,沒有隱形門檻才叫奇怪。所以各州對第三黨的註冊、參選和上選票的要求一向繁雜且苛刻,遠超對兩大黨的要求。目的就是讓你知難而退。就算成功跨過這一關,接下來還需要在州內收集法定數量的選民簽名,或者在上一次選舉中拿到一定的得票率,第三黨的候選人才能出現在選票上。這其實也是在維護大選的嚴肅性。否則每次大選之前冒出來一大堆不知名小黨派,肯定會影響選民關注重要的政治議題。
這還是在各州層面。如果是參与聯邦選舉(國會、總統),則需向聯邦選舉委員會(FEC)註冊。同時要報告政黨資金來源與支出,遵守競選財務法規等。所以說,雖然在美國成立政黨並沒有那麼複雜,但也絕非兒戲。想要在議會席位里分一杯羹就更需要一系列複雜、繁瑣的程序。這可不是僅僅有錢就可以辦到的。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阻礙第三黨取得成功。例如驢象兩黨會利用對媒體和其他社會資源的操控打壓競爭對手。無論在世界上哪個角落,為了爭奪權力的政治傾軋永遠是最殘酷的戰場。稍有不慎就會被吃到連骨頭都不剩。
那麼,馬斯克有可能吸引到一批民主和共和黨中,對現有的黨派立場不滿的議員實現「彎道超車」嗎?我的觀點是不可能。因為那部分人不可能轉向政治光譜居於兩黨之間的中間派政黨。花錢收買就更不靠譜了。那明顯越過了美國法律的紅線。至於說以人格魅力吸引各方英豪紛紛來投。這種橋段只會出現在三流網路文學里。喜歡這種調調的人,通常是盧克文的粉絲。
所以問題來了。馬斯克作為世界首富,可謂見多識廣,沒理由不知道前面講過的這些。既然成功的希望渺茫,他為什麼還要生出這樣的「不臣之心」呢?我以前專門撰文分析過馬斯克的性格。作為具有性格缺陷卻又充滿理想主義的馬斯克說出這種話並不令人意外。對於這場川馬之爭2.0,我的判斷是,馬斯克一定會輸掉這一局。因為無論他是不是會組建第三黨,都已經成為對兩黨共同的威脅。因為馬斯克是世界首富,同時還掌握著X平台。美國雖然沒有「不能為我用之,就要被我殺之」的政治文化,但當權者也會動用權力手段逼迫馬斯克就範。作為一家私企,是不可能與整個國家機器做對。至於說在大選期間靠馬斯克資助勝出的議員,最終只可能站在維護本黨派的立場上。
話雖然這麼說,但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我認為有四條不同的路徑可能會建立起第三黨。
第一條路徑,利用民眾對現狀的憤怒和不滿實現突襲。現成的例子就在眼前。日前紐約初選揭曉,曼達尼得票56%獲民主黨市長候選人提名。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出現,紐約將迎來一位共產主義市長。這位老兄的事迹足以單獨開一篇文章,今天就不佔用過多篇幅。朋友們只需要了解一點,這位印度裔候選人是一個崇尚極端主義的什葉派穆斯林。他的政治主張包括開設政府供銷社,免除市立大學學生貸款,公交免費,鎖死租金上漲,進一步減少警察的撥款,提供更多政府福利等等。那麼錢從哪來呢?唯有「劫富濟貧」一路可走。向富人徵稅或者徵收更高昂的財產稅等等。這位老兄連一點從政經驗都沒有,卻可以靠一套均貧富的理想贏得選民支持。本質上就是利用了民眾對於貧富差距大,生活成本高等現實問題的不滿。口號越宏大,立場越極端,越容易獲得支持。畢竟,很多美國人只關心眼前利益。因此很容易接受政治煽動,變成思考力為0的烏合之眾。歷史證明,均貧富只會帶來共同貧窮。看來美國人需要補上這一課。
第二條路徑,長期投入,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這方面的代表級人物就是索羅斯。作為億萬富翁、金融家和慈善家,索羅斯通過資金、智庫、非政府組織等多種方式,長期、有計劃地影響並扶持了自己可以依仗的政治勢力。在美國,他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和個人捐款支持民主黨及自由派候選人。此外,索羅斯還一直在支持地方檢察官的競選活動。和曼達尼的一炮而紅不同,索羅斯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改變美國政策環境與輿論氛圍。雖然他並沒有想獨立形成一個黨派,但已經構建起一個跨黨派的勢力網路。藉助這個網路,索羅斯可以推行自己的想法,掌握更多政治和經濟信息,影響司法判決,培養年輕政治人物。這也是一個比較適合馬斯克的路徑。
第三條路徑,成立「黨中黨」。與共和黨中的建制派政治勢力不同,川普靠一句「讓美國再次偉大」凝聚起了MAGA。雖然它名義上仍屬於共和黨內部的一股政治力量,但在理念、組織、資源和忠誠度上已經部分獨立並挑戰了共和黨傳統結構。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不僅是口號,更是一整套政治觀念體系:強調一種民粹主義色彩的強硬保守主義,反建制、反「深層政府」、反全球化、反非法移民,以及倡導經濟民族主義。雖然沒有在組織上完全分裂出去,但MAGA已經擁有專屬的資金渠道、草根志願者、媒體平台以及組織網路。尤為重要的一點是,MAGA幾乎與川普本人綁定。即使川普遭遇法律訴訟、彈劾,MAGA的基本盤依舊高度忠誠。其實川普也曾發出過從共和黨分離出去另起山頭的威脅。而且他成功的可能性比馬斯克更高。
第四條路徑,利用人工智慧影響世界。這個話題的腦洞有點大,但並非沒有可能性。就在前兩天,馬斯克帶領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團隊,用一場1個小時的發布會再次令世界震驚。馬斯克在演講中重申了他的「三層大腦」理論:原始的邊緣系統(本能)、高級的皮層(思考),以及我們日常依賴的手機、電腦等第三層數字設備。受限於打字和說話的速度,導致人類與這第三層之間的「帶寬」極其有限。Neuralink的目標,就是打破這一瓶頸,將通信速率從「每秒幾比特」提升至「每秒數兆乃至數吉比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意念交流」。換句話說,很多科幻小說里寫的人類大腦潛力被完全開發出來即將成為現實。
首位參与者諾蘭(Noland),在植入當天就打破了腦機介面游標控制的世界紀錄。馬斯克進一步透露,未來用戶將能夠通過意念「棲身於」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如果再向前一步,則意味著有可能藉助網路實現意識的輪迴。這是不是像極了黑客帝國?在一個虛擬世界里,世界的創造者就是無所不能的神!在這種跨越式的AI技術推動下,我們很難判斷未來的世界到底是人控制機器還是機器反過來控制人類。因此打破兩黨的權力壟斷也並非不可能,對么?
除此以外,如果美國出現社會極端分裂、高度經濟危機或兩黨內部瓦解。從歷史角度看也存在打破兩黨格局的可能。但現實中很難出現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時候,第三黨都是通過對地方選舉的影響獲得一些政治利益的交換。
儘管講到了四種主要可能,但我衷心希望馬斯克能儘快調整好狀態,回到他熟悉的科技領域造福人類。作為一位企業家,我不吝對他的讚美。但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有時候,理想主義造成的破壞力會超過我們的想象。畢竟,權力的味道太美,也太誘人。
今天的文章內容比較豐富,讀起來並不輕鬆,感謝耐心讀完。我的讀者一向擁有更強的思考能力。這也是最令我引以為傲的。作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自媒體作者,我沒有華麗的文筆,但可以保證的是我會用心寫好每一個字,始終保持坦誠和真實。最後要說的是,人類社會正經歷一場新的覺醒。陳舊的被打破,沉寂的被喚醒,失去的會重來,一切皆有可能!
來源:頭牛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