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邢天行
先看主角:越南這一回,不只是配合,簡直是投懷送抱。美越協議的「三板斧」乾淨利落:20%關稅換得脫困,比起原來的46%,簡直像保命打折;
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場,讓美式農機、農產品、汽車、飛機排隊進越南;
對「洗產地」商品開出40%轉運稅,這刀直扎中共后腰——哪怕貼著「越南製造」,也得查清楚是不是穿了中國馬甲。
這份協議,川普樂得像過年。他社交媒體上把這說成「偉大勝利」。確實,川普一舉收穫三大成就:擠壓中共轉運通道,給中國製造的「出口捷徑」下了封條;
美企進入東南亞新市場,尤其對汽車和農業界來說堪稱福音;
外交得分:誰說他孤立主義?這叫「精準對接」。
而越南這邊,看似妥協,實則避險保命。畢竟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高達1,370億美元,順差1,235億元——這飯碗砸了,越南電子、紡織業就要跳樓了。況且這些年趁著中美交惡,越南撿到不少紅利,如今不過是加碼下注而已。
但代價也不小。40%的「轉運稅」讓越南必須痛下決心整治「洗產地」——也就是中國零部件在越南貼上新標籤、堂而皇之進入美國市場的那套把戲。越南60%的服裝原料、海量電子零件都來自中國,這下要麼自建供應鏈,要麼等著被罰。
中共當然不爽,商務部開口就罵:「堅決反對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的交易。」這話既像訓越南,又像給印尼敲鐘。但問題是——中共現在也只能罵幾句。
為什麼?因為它自己比誰都更依賴東盟。
數據一擺,真相難掩: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東盟出口1,800億元,占出口總額15%;
越南是東盟第二大貿易夥伴,2024年從中國進口高達1,440億元,第一季度又買了300億元;
今年4月,中越還簽了45項合作協議,涵蓋鐵路、供應鏈、數字經濟……
這麼緊密的經濟連結,中共真敢撕破臉?別說「脫鉤」,中共現在經濟都脫皮了,哪還敢動筋骨。
所以它的策略更像是「胡蘿蔔夾著棒子」:一邊繼續貸款投資拉攏東盟,一邊在南海多軍演、騷擾一下漁船,給點顏色看看,但不真翻臉。打是打不起來的,怕打死了「客戶」。
而印尼的動作也很聰明:看越南得利,自己立刻獻上432億元協議,為的也是保住對美出口通道,避開32%的關稅重鎚。協議內容雖然未全曝光,但八成繞不開「原產地監管」「市場開放」這一套。
馬來西亞已經放話「不與美國對抗」;泰國出台原產地認證新規;菲律賓從地緣和國家安全考量,也更親近美國。東盟國家的表態越看越像「排隊投美」。
說白了,川普用關稅逼出了新格局:東盟不再是中國外貿的「洗產地打工仔」,而是越來越多地成為美國的新「外圍衛星市場」。中共辛辛苦苦在東南亞織的「出口蜘蛛網」,正在被美方一剪子剪掉幾條絲。
專家們已經看到了川普這步棋之妙。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高級研究員葛萊儀指出:「川普政府實際上在重塑東南亞的出口結構,讓原本依賴中國的供應鏈走向『本地化合規』。這將對中國的灰色出口模式造成實質性威脅。」
而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Dani Rodrik則分析:「越南與印尼的轉向表明,『中國+1』的產業鏈布局正在升級為『美國優先下的順從者模式』,這讓北京的出口緩衝區越來越小。」
換言之:越南不再是替中國「出貨」的小工廠,而在轉型為美國的「市場入口」;而東盟,也不再是中共說動就動的後院,而是要靠現實利益說話的浮動聯盟。
當然,中共也不是沒招。它有最擅長的「灰色手藝」:設空殼公司繼續走貨;
多國繞關,例如中國零件→馬來西亞初加工→越南組裝→出口美國;
偽造原產地標籤,「技術」熟練,底線靈活……
但美國也不是吃素的。海關嚴查、AI追蹤、原產地資料庫,樣樣都在升級。
不過,全球供應鏈太複雜,美國查一台手機,可能要查遍中國晶元、韓國屏幕、越南組裝線、馬來西亞包裝廠,成本和執行難度都在飆升。短期內要想徹底堵死洗產地通道,絕非容易!
總之,美越協議對中共來說,像一把亮在門口的關稅利劍。砍得下去是一回事,但光是擺在那兒,就足夠讓「中國製造」膽寒、讓東盟諸國動心。
根據川普陣營內部政策草案,下一階段的貿易手段可能包括:對其他東盟國家進行「關稅敲門」:目標是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逐一簽訂類似美越的雙邊協議,形成「親美貿易圈」;
擴大「原產地打假」行動:動用美國海關與技術機構,對洗產地現象加強稽核,並施壓WTO更新產地認證標準;
獎勵「迴流美國」與「脫中外包」企業:給予稅務豁免或補貼,鼓勵企業把供應鏈轉回國內或東南亞以外地區。
如果這些舉措落實,中共在全球出口鏈上的「繞道走捷徑」遊戲,恐怕難以為繼。
中共接下來會不會真硬剛?不太可能。更大的可能是嘴上硬、手上軟,繼續畫餅、撒錢,努力把「失控的東南亞」拉回來。只不過這一次,它面臨的,不只是越南一個「叛徒」,而是一整個想保命、保訂單的東盟小兄弟團。
原文鏈接:絕命一刀!川普直插中共 東盟小兄弟團紛紛跳船【阿波羅網首發】,來源:阿波羅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