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头条

经济低迷、受够孤立、内部冲突迫使伊朗选择和美国上谈判桌

作者: 洪聖斐

虽然有民选的总统裴泽什基安(中间站立者),但大事仍需最高领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左)点头。图:翻摄自裴泽什基安的X

伊朗即将在今日稍晚于罗马与川普的代表展开新一轮的谈判。与执政党关系密切的《每日晨报》(Daily Sabah)稍早分析,伊朗内部经济、政治、社会的压力,是这个自1979年以来便长期反美的国家最后选择与华府坐下来谈判的原因。

土耳其《每日晨报》指出,伊朗自“伊斯兰革命”以来,政治文化的理念奠基于“抵抗傲慢”。特别是在川普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伊朗当局更难向其国内民众解释为什么要跟这样的美国坐下来谈判。尽管如此,德黑兰还是派代表去跟川普的代表谈,显示其内部的问题让这个国家迫切需要达成协议。

《每日晨报》指出,伊朗需要达成协议,主要源自于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的问题:经济、政治和社会。这些领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强化、相互影响的。

《每日晨报》指出,伊朗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制裁,以及迫于美国压力其他国家的制裁。由于这些制裁,伊朗无法出售石油,因此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该国无法实现能源、交通和生产领域设施的现代化。

尽管伊朗是世界上石油和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却面临能源短缺。这种情况正日益恶化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本国货币持续贬值、人们挣扎著维持生计,获取基本必需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表明该国的政治不满情绪逐渐累积。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伊朗必须解除制裁。一个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全球投资、既能利用其石油和天然气储备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又能将其销往国外的伊朗,将能够提高其公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不满。否则,经济疲软似乎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政治和军事上的脆弱性。

国内政治问题

过去十年,伊朗经历了重大政治动荡。一系列国内抗议活动(例如由燃料价格上涨或马赫萨.阿米尼案引发的抗议活动)、外交政策危机(包括与的直接对抗)以及区域地缘政治挫折(例如真主党的削弱和阿萨德政权的垮台)成为关键发展。这些危机在国内产生的回响引发了基于种族、教派和性别的政治裂痕,引发了人们对统治正当性产生根本怀疑。

尽管伊朗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度过了这些危机,但为此所耗费的政治和安全资本已逐渐耗尽大众的认同。改革派人物裴泽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当选总统是国家克服这些挑战、缓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紧张的策略之一。裴泽什基安获得了政治空间和一定程度的政治信誉。他实施了各种措施来解决逊尼派、库尔德人、俾路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因性别问题和身份认同而产生的不满。虽然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政治紧张局势,但除非美国解除制裁并控制区域冲突态势(尤其是以色列构成的持续威胁),否则不太可能带来长期稳定。

因此,类似于2015年核协议的新协议被视为至关重要。这样的协议不仅可以减轻制裁,还可能缓和区域冲突态势,并引入美国支持的安全保障,以遏制以色列的侵略。

社会问题

民对国家数十年来所遭受的孤立感到厌倦。这种孤立不仅限制了伊朗人与外界的联系,也成为经济和政治不满的主要原因。在通讯革命的时代,人们透过社群媒体接触另类的生活方式,这种孤立会滋长社会动荡。此外,这种情绪也让伊朗人对政治体系本身的创始叙事提出了质疑。

如今,想要维持1979年建立的政治文化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新的政治文化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现实建立联系。如果要以可控的方式管理这场政治文化转型,而不损害国家与社会之间微妙的关系,那么伊朗决策者必须开始打开大门,达成一项将伊朗重新融入全球体系的协议。

土耳其《每日晨报》总结说,谈判是一个多面向、多参与者的过程。而谈判对手方,特别是美国,也有各自不同的动机,谈判动态充满许多挑战与障碍。但目前的发展显示双方都愿意达成协议。这种相互的意愿无疑是增加谈判成功机会的关键因素。

来源:新头壳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