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权前奏 太上皇复活、习被上紧箍咒

6月30日,中共召开会议,审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由主持。称,设立中央议事协调机构是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安排,强调“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该条例被解读为限制习近平专断决策、标志其实质性被架空,或是其交权前奏。

中共早在2020年《会工作条例》中提及“设若干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多数由习近平任组长,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这次却首次为“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整体立条例,引发广泛关注。

时评人文昭指出,新华社报道中的十字表述“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最具分量,暗示将有大动作,矛头直指习近平长期“小组治国”模式——绕过、架空总理。过去十余年,习近平通过小组做出所谓“中央决策”,使国务院沦为秘书处,李克强曾深受其害。此次立法,可能意在限制习大权独揽、拨乱反正。

另一可能是,习近平为捍卫自身对这些机构的控制,急于通过明文规章巩固主导权,回应高层挑战。

文昭分析,“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意味着纠正“以党代政”的越位行为,反映党内已有看空习近平的动向。

评论员李林一表示,条例等同“给习戴上紧箍咒”,释放出他被正式架空的重大信号,呼应近期大量习失权传闻。他认为,协调机构背后可能是类似邓小平时代的新“顾问小组”,如掌军权的张又侠等元老重新操盘。

文昭指出,此前网上盛传“中央顾问领导小组”即将重启,温家宝、李瑞环将出山,新条例似为其铺路。如此结构性变动,堪比习近平修宪连任,意味其地位被系统接管。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也指出,条例为元老介入政治局提供制度依据;习近平虽仍主持会议,却难回“定于一尊”的地位。

台湾励志协会赖荣伟则指出,时机敏感,正值北戴河会议将至,此举显露集体领导趋势,中共内斗白热化。

唐靖远分析,该协调机构“三层职能”(决策、议事、协调)权力极大,类似“中顾委2.0”,对习近平形成全面接管与监督。他强调:若习近平真仍大权在握,不会同意立法自限权力。

不过文昭提醒,真正重启中顾委还需政治局扩大会议及批准,且需元老表态造势。目前仅《求是》刊出习近平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汇编他2016年至今22次“团结奋斗”讲话。文昭指出,中共惯于“缺什么强调什么”,此刻高喊团结,反映内部已现震荡,要求干部“情绪稳定”。

据称,习近平去年三中全会病倒后,军权旁落迹象频现,亲信接连落马。独立时评人杜政更援引北京一名反习政治老人的话:“秋天有变,10月见眉目。”

原文链接交权前奏 太上皇复活、习被上紧箍咒,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