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每日頭條

中國三大主糧收購價均下跌 農民恐損失千億


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水稻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對數億將帶來千億元的損失。圖為,武漢一農民捧著乾枯的莊稼發愁。(Getty Images)

今年入秋以來,大陸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小麥在十一前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水稻在一些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糧價大跌將對數億農民帶來千億元的損失,同時也重挫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華夏時報》報導,十一過後,各地玉米陸續進入收購環節,但是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於往年的20%~30%。

例如,吉林長春地區收割的濕玉米價格為每斤0.6元(人民幣,下同),比往年低了近0.3元;山東濟寧長溝鎮地區,去年涼曬玉米(達到收購標準)的價格是1元零幾分,今年只有0.8元;河北邯鄲的玉米收購價約0.8元,相比往年跌了20%多。

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孫集村農民張愛芹說:「我家7畝田去年賣了5,243元,今年玉米受蟲災產量下滑價格更低,今年全部收入3,588元,少收1,655元,我明年不種了把地全包出去。」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十一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的信息顯示,大部份地區的制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

報導稱,今年的麥價下跌幅度歷年少見,令小麥貿易市場陷入嚴重的恐慌氛圍中。

此外,今年的水稻行情也不好。安徽當塗縣農民楊治財說,當地的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0.1元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

報導稱,三大主糧全線下挫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農產品的價格隨之下跌,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給大陸市場帶來一定衝擊。

另外,還有大量糧食進入大陸。有相關人士披露,今年屢屢查到重大糧食走私案,走私已在大陸形成了完整鏈條,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表示,今年糧價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響農民可支配收入近千億,直接影響農民消費市場,或影響到GDP的增速1個百分點。

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從糧食凈出口國轉變為糧食凈進口大國,隨後的幾年中,進口糧不斷激增。

2013年,《中國經濟周刊》曾報導,中國過半省份糧食難以自給。過去10年,中國糧食的進口依存度從6.2%增長到12.9%,翻了一番,中國人正越來越養活不了自己。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表示,糧食自給率下降,表明農業中各項問題非常嚴重,提升農業競爭力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進口糧激增將對中國農業產生重大衝擊,糧食安全問題將隨之出現,整個國民經濟的根基有失牢固。

來源: 責任編輯:方明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