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周一(5日)在北京開幕,財政部提交的報告顯示,今年國防經費和俗稱「維穩費」的公共安全支出預算均有顯著增長,有學者指出,有關的支出並未反映真實更龐大的情況。外媒稱,習近平廢除國家主席任期是因為,他預計到未來5年中國邊境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會爆發衝突。
習廢任期限制因他預計到未來5年爆戰爭
金融時報3月8日文章援引北京的一些政策建議者的話表示,習近平最近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是因為他預計到未來五年沿著中國邊境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會爆發衝突。他不能像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俄羅斯所做的那樣,讓代理人擔任國家元首。
中國財政部今年3月5日在中國政府2018年度財政預算案報告中稱,今年的公共安全支出一千九百多億元人民幣,增長5.5%。最近幾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即所謂的維穩費逐年上升。根據往年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維穩」經費預算是6,244億元,國防預算為6,011億元。
2012年「維穩」經費增至7,018億元,國防預算6,703億元;2013年「維穩」經費預算達7,690億元,國防預算為7,201億元。超過國防預算。後來,中國政府不再公布所謂的維穩經費總體預算。
自由亞洲電台今年3月8日報道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軍隊在過去五年開創新局面,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在各方配合下,已經基本完成「裁軍30萬」的任務。
一直有關注大陸國防預算和「維穩費」支出的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反映,預算報告所提到的維穩費,僅屬中央級預算,並不包括各地自設自立維穩機構所耗費用。至於國防開支方面,亦未能反映到真正的開支。
呂秉權說︰數字遊戲,我多年來都有追蹤和寫過這個問題,因為官方只是局部公布這條數目,並不是全面公布維穩費。全國維穩費龐大,已經過萬億元人民幣了。至於國防開支,近年的增長也有相當規模,但是這個增幅都沒有反映出全部的國防經費,因為一部分的國防預算,是放到科技方面的開支。
自由亞洲電台2017年3月7日報道,中共去年的國防開支金額,並沒有如往年一樣,列在財政部的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全國人大發言人也只透露,今年軍費增長約為百分之7。按此推算,今年的國防開支理應突破1萬億,達到10211億元。
俗稱「維穩費」的公共安全開支,自2014年起已經沒有列出地方預算,只得中央本級開支,但今年連這項也不再披露。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出,循往年增長率的軌跡作保守推算,今年大陸全國維穩費預算,將首次破一萬億,達到10121億元人民幣,增長約6.5%。
呂秉權:往年的財政報告,沒有試過這麼離譜,軍費和維穩費開支「零交待」,這樣的零交待是相當少見的。未來是否會有投入更龐大財政,進行高壓維穩,這是有可能的。
2013年3月聯合報報道,過去十年,中國的軍費增速超過其他任何大國,目前軍費支出僅次於美國。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率今年目標放緩在百分之七點五,中國的軍費支出增速也放慢。中國國防的預算用途是加強機械化和資訊化,維穩支出則在加強貧困地區政法機關能力等建設。
兩岸關係烏雲不散
兩岸關係會否因大陸推進練兵備戰工作再度出現變化,甚至不排除考慮以武力統一?
自由亞洲電台3月8日報道,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沒有正面回應,他說,兩岸關係嚴峻複雜,原因在於台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島內分裂勢力動作頻頻及外部勢力加強幹預,現時兩岸關係陷入政治僵局的責任完全在台灣當局。
張志軍說︰大陸對台的大政方針不會因台灣政局而改變而發生變化,我們始終堅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但改變兩岸關係的政策是台灣當局。我們經常也強調只要回到「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係上空的這片烏雲才會被驅散。
他又指出,若有人錯判形勢執意推動「台獨」,大陸有堅定意志和足夠能力,遏止「台獨」分裂。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反駁稱,在兩岸關係上,台灣從來不是影響兩岸關係負面的一方。他又重申,政府處理兩岸原則的態度是,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
對於大陸今年的國防支出預計較去年增加8%,台灣的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會持續密切注意中共軍費的後續發展。總統蔡英文亦已經承諾,若再有重大軍購案,可動用特別預算支應,國防部會積極推動國防自主,確保台灣的安全。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