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基金尋求「撤出」中國!彭博社:風投、私募股權失去耐性在華資金池萎縮
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在科技繁榮時期籌集資金投資中國,但現在它們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有些基金已經沒有時間讓投資者的資金髮揮作用,而且收益也越來越少。多家基金尋求「撤出」中國,隨著北美養老金退場,它們在華的資金池已經萎縮。
彭博社報道,多家專註于中國市場的美元基金正在商談延長投資期限,以便基金管理人能夠更靈活地配置資本,並找到更好的退出時機。
隨著全球投資者普遍撤出或限制對中國的投資,亞洲資產的私募融資大幅放緩。數據提供商Preqin指出,從2020年到2022年,當中國仍是風險投資熱點時,總部位於中國的美元私募股權基金籌集了超過2600億美元。
大多數私募股權和風險基金都有條款要求其經理在3-5年內投入資金,因為此類基金的壽命通常為7-10年。問題是,過去幾年,中國上市公司和私營企業估值大幅下滑,給許多基金的回報造成了壓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與中國科技巨頭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風投公司騰訊Plus Partners正在商談延長旗下一隻基金的投資期限一年,此前該公司至少已經這樣做過一次。
該基金的主要支持者包括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
另一家專註于早期中國企業的知名投資機構——總部位於北京的真格基金,據其他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將旗下一隻美元基金的投資期限從原來的3年延長了2年。
美媒提到,基金在中國尋找投資目標的時間越來越長,部分原因是它們沒有明確的退出路徑。香港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多年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直到最近才有所起色,中國監管機構對公司上市計劃的批准也非常緩慢。許多初創公司即使在尋求海外公開募股(IPO)時也需要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
在中國投資的艱難環境導致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之間的利益不一致。
擁有決策權的GP每年可獲得管理費,管理費最初是根據其投入基金的資本計算得出的。GP則根據基金業績回報獲得附帶收益。
LP對決策的控制有限,如果基金經理被迫在不利條件下投入資金,LP就會蒙受損失。因此,為了延長基金的投資期限,LP通常會嘗試與GP協商降低管理費。
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經理籌集新基金的資金也變得更加困難,這意味著他們將來賺取的費用將減少。
Preqin數據顯示,2024年,11家中國美元風險投資基金籌集了13億美元,占亞太地區總額的28%。相比之下,2021年有62家基金籌集了172億美元,占該地區總額的60%。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的五年間,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籌集的資金占亞洲資金總額的一半以上,但下降幅度卻降至僅19%。
由於北美養老金撤出中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池已經萎縮,而地緣緊張局勢加劇可能導致其他大型投資者繼續觀望。
知情人士在2月份表示,由於投資者興趣低於預期,源碼資本(TikTok所有者位元組跳動有限公司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將其融資目標減半至約1.5億美元,這是該公司遭遇挫折的最新跡象之一。
「我們看到一種趨勢,人們延長基金的期限,因為他們無法讓投資組合公司通過IPO退出或交易出售,」香港律師事務所Cooley專門從事基金諮詢的Pang Lee表示。「市場流動性一直很差,所以很多資產都停滯了。」
中國公司在公開市場的慘淡表現,讓初創公司在IPO期間獲得更高估值的難度加大。儘管截至周一,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今年以來上漲近20%,但仍比2021年2月的峰值低約61%。
有時,LP之間也會出現分歧,他們在決定是否延長基金投資期時可能有不同的目標。
Cooley的Lee表示:「有些LP不希望清算,有些不希望降價,有些則希望獲得分配,這就是利益分歧的原因。」
Lee提及,即使有二級市場,由於與買家在定價上存在分歧,基金也難以通過此類方式出售資產。
「諷刺的是,人們不投資的原因之一是投資委員會對退出選擇缺乏信心。五年後,我們會把資產賣給誰?」
來源:FX168財經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