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每日頭條

缺席金磚峰會 習近平難言之隱

隨著決定缺席6~7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17屆金磚(BRICS)峰會,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金磚帶有抗衡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反西方國家聯盟」性質,自其成立並運營以來,中國一直就是實質性的「東道國」。

因此,金磚2009年成立以來中共國家主席從未缺席峰會,習近平從就任起直到去年也是12年「滿勤」(2020~2022年因新冠疫情舉行視頻會議),今年是他首次缺席。

最近在滯留海外的反體制人士之間流傳著「傳聞」,因此有輿論提出,中國權力內部或存在異常氣流。

2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應邀於7月5日至8日赴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

受到中國政府審查的網路媒體分析稱:「最近1年,習近平主席與巴西總統兩度會面,因此放棄訪問巴西。」但這並不足以平息質疑,原因是今年的是中國主導將成員國和夥伴國增至20個后的首次元首會晤,習近平缺席完全出乎意料。

此前,金磚一直維持5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共和國)體制,但從2024年開始接受伊朗、UAE、埃及、等5個成員國的10個夥伴國,這次20個國家將首度會晤。

加之今年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爭持續升級,外界預測,習近平將以金磚會議為舞台,推動「脫美元聯盟」。有北京外交消息人士評價稱:「習近平拒絕了設好的宴席。」

因此傳言質疑習近平有難言之隱,無法長期離開國內。其中最有力的推測是,他正集中整頓權力,為很可能在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做準備。四中全會被認為是重塑黨內權力結構的核心會議。

也有部分美國人士做出了更激進的解讀。曾在唐納德·川普1期政府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爾·弗林在X(前推特)發文主張稱:「中國顯然正在發生權力轉移。」前美國駐百慕大大使格雷戈里·斯萊頓在《紐約郵報》撰文稱:「8月,習近平主席可能因為健康問題在四中全會上退位。」台灣《自由時報》側重習近平下台傳聞稱:「據推測,習近平的人民解放軍親信何衛東和苗華已被肅清。」6月23日,副主席胡春華主持政治協商會議,同月副總理丁薛祥在俄羅斯與普京會談的事實也受到了外媒的關注。這些平日里習近平親自出席的場合均由「替補」上場,其背景難免令人生疑。

但也有輿論反駁,下台傳聞缺乏可信度。6月,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發布報告評價稱:「習近平掌握所有經濟、軍事、外交手段,中國的長期目標能夠攻擊性地得以推進。」今年以來,習近平3次出訪國外,親自主持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6月30日)和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1日)。7日金磚峰會召開當天,北京將舉行隆重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屆時習近平很可能會發出內部團結的信息。

另有主張稱,習近平缺席金磚峰會是出於外交考量。國際刑事法院(ICC)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出了逮捕令,普京擔憂在巴西被執行遂放棄到現場與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習近平現身金磚舞台,可能會給人留下中國默認ICC決定與俄羅斯保持距離的印象。另外,在必須支持新會員國伊朗的情況下,還可以避免被捲入伊朗和以色列的紛爭。

金磚(BRICS)

取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共和國的英文字母首字母組成的新興經濟國家協議體的名稱,自詡為以美國和西方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的「替代體制」,BRIC於2009年成立,次年南非加入。此後又接受了伊朗、埃及、阿聯酋、衣索比亞、印度尼西亞5國加入其中。

來源:朝鮮日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