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财新周刊》万字长文起底郭文贵

来源法广不知真假,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作者 肖曼

拼接照片:

以特有海外爆料方式不断深挖中共高层不堪内幕,在北京时间7月30日,终于等来了其“老对头”《财新周刊》的再次回击。这一由中国知名媒体人胡舒立执掌的刊物刊登万字长文《郭文贵的底牌》,全程披露郭在敛财的情况。

《财新周刊》文章称:在中国商界,郭文贵发家至今,一直是个“特殊人物”。郭文贵生于1967年,发迹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 2012年之前,郭已凭各种非常手段,积累了河南裕达国贸大厦、北京盘古大观及金泉家园、民族证券等数百亿资产。不过,由于经营不善,郭文贵长期处于债务缠身、拆东墙补西墙的饥渴中。在资产积累过程中,他一步步强化了与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河北政法委原书记张越及中央纪委原副局级纪检员孟会青等人的权钱同盟,滥用国家强力机器,用骗贷挪用、强迫交易等方式为害商界。

2013年前后,郭文贵将自己的特殊人脉拓展到海外。长于攀附的郭文贵,早在2008年就设法结识了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二人多有往来。此后,布莱尔成为郭文贵与阿布扎比王室接触的重要引荐人。为进一步拉近与托尼·布莱尔的关系,郭文贵还曾通过马建提议,由托尼·布莱尔担任中美的信使。不过,这一没有能够实 施。

郭文贵真正感兴趣的,是阿布扎比王室的丰厚资金。经历了欧美市场的金融危机之后,阿布扎比巨额财富的掌管者意识到,需要增加在中国和亚洲的资产配置。2012年初,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阿布扎比时,双方正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打算成立中阿共同基金(简称“中阿基金”)。

从这个本来属于政府层面的机会中,郭文贵嗅到了可利用之机。他开始刻意结交阿布扎比王室高层,曾于2013年夏天在盘古大观的四合院宴请来自阿布扎比的客人;他的私人飞机2013年之后也多次前往阿布 扎比。他结交了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阿联酋大亨卡杜恩·阿尔·穆巴拉克(Khaldoon Al Mubarak)。这位因收购英超球队曼城令西方人侧目的年轻富豪,同时还是阿联酋政府的经济顾问。此人后来与郭文贵多有交集。

郭文贵把自己和阿布扎比交好的情形告诉马建,提出成立基金的计划,得到首肯。2014年年中,郭文贵已经为这个私人的套钱平台想出一个具有杠杆效应的名字:“阿中基金”,和政府间的“中阿基金”只有一字之差。

《财新周刊》文章之后详细介绍:郭文贵如何以假冒证明文件重复抵押自己在国内的资产,从而获得“阿中基金”巨额资金。文章又爆料说:2014年12月16日在澳门签订协议的“阿中基金”实际上是一个郭文贵借来的基金。郭文贵又将事前承诺投资于民生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的阿方15亿美元打入国内,以解开自己被锁死的国内资产。

《财新周刊》文章称:“阿中基金”成立之后的几周,对郭文贵可称为“惊心动魄”的日子。随着马建落马、其本人在国内被揭露及遭到警方调查,郭文贵在海外也日陷困境。至2016年下半年,郭文贵推出金蝉脱壳计划,打算将官司缠身的国内资产置换给“阿中基金”,换取巨额资金。然而,这一安排因逾越了太多法律法规,至今未能兑现。自此,郭文贵陷入国内资产被冻结、 国外被追债的“裸奔”状态。

为展开海外运作,郭文贵先后在香港、英国、加拿大、美国和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开曼群岛等成立了近百家公司,其资金流转、股权安排相当繁复。财新记者通过查阅大量公司和法律文件,采访十多名知情人,基本厘清了真相。

《财新周刊》文章最后指出:还原郭文贵海外敛财的过程,可以看到郭文贵凭借与国家安全部门高官的勾结,靠欺瞒和收买,一步步将国际投资合作畸形化,使相关方深陷其挖掘的陷阱之中。尽管因为马建落马,这一操作最终走向穷途末路,郭文贵的挣扎难达目的,但此中教训亦不可谓不深刻。

众所周知,《财新周刊》从2015年3月开始,曾经连续发表《起底郭文贵》,《权力猎手郭文贵》等文章,爆料郭文贵负面消息。郭文贵则否认财新报道,反击指控财新及胡舒立涉贪,质疑其有政治背景及后台。对此,财新则于2015年4月及2017年4月分别在北京和纽约控告郭文贵。

《财新周刊》和郭文贵间新一回合交手,不能不引发关注。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