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幾天之內,多地的大學內紛紛出現一種奇怪的景象。
學生們開始頻繁交流「有人在學校里發神經」這件事。
「聽說有人在食堂門口發神經呢!」
有許多路人也偶然聽到了此訊,為之一震,更是泛起一絲同情,哎,學習壓力。
但等他們觀察到這些學生的神情后,卻發現有些不對勁:他們不僅沒把這當成慘事,反而面露期待,火速前往現場。
如果你對這種現象感到迷惑,不乏尾隨他們一同前去,那便能一睹如今所謂「發神經」的真相。
是的,這就是近期風靡國內大部分學校的「發神經」現場。
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發神經。
我知道你可能會很無語,但請記住,它的目的就是讓你感到無語。
其蔓延速度堪比野火,當你還沒琢磨過其中的魅力時,學校就已經被神經佔領了。
也正如「互動藝術」這個形容,有人發自然也有人領,此活動在校園裡格外受歡迎,常常是一張神經發出去,幾位學生搶回來。
這也導致一些「神經」被領完后的空白海報,在校園內帶來了一陣疑雲。
學生們的神經,遍布全球各地,正在進行一個國際化的發。
要是細品「發神經」運動,會發現它其實自帶一種獨特的幽默感。
它讓你以為是發神經,但其實是發神經,而這就顯得這件事就很神經。
在這張單薄的紙上,神經閉環了。
且值得一提的是,類似的行為藝術也不是頭一回入侵校園。
它本身起源於「撕條式海報「。
在更多年前,人們還用手機號進行古法聯絡的年代,撕條式海報是一種相當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
那時候,找房子、找家教、找兼職,都靠這麼一張簡單的紙張來實現信息傳遞。
但隨著二維碼的出現,撕條式海報也就變得沒什麼意義了。
但它很快再度捲土重來。
很多人開始把它當作一種整活方式。
特別是acg向的。
總是用最顯眼的形式通知你一下:嘿嘿,也沒啥事。
但就是能讓人心情好上那麼一點,莫名其妙到了純粹的地步。
來源:地球人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