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之後的中國 外界對經濟改革表示悲觀

作者/記者/主持人:

來源:美國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新聞發言人庹震在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2017年10月17日)

10月18日,中國將召開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將為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提供方向。預計在19大期間習近平將進一步鞏固權力,然而對於中國的的前景,很多投資人和分析人士都表示悲觀。

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的領導風格顯示,他將把穩定放于第一位,而把經濟放在第二。中共宣傳部副部長庹震在周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持續開放並擴大市場准入。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高管對路透社表示:「我沒有看到市場開放的跡象,一切都是圍繞整頓和展開的。」

「我們急於改革,改革的步伐不會在19大后發生顯著變化,」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政府顧問告訴路透社,他認為19大不會帶來快速的市場改革。

2013年習近平剛剛上任時,中共18屆三中全會決定,要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讓市場在經濟中起主導作用,並表示可能推動改革。現在很多分析人士和商界領導人認為習近平對於市場的承諾是空洞的,當時承諾改革只是對前任政策的延續。

經濟學家認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很多中國經濟需要的改革都停滯不前。這包括中國負債沉重的國有改革,進行財政改革以解決地區政府債務問題,增加地產稅來避免房市泡沫,以及允許農民能夠更加自由地出售土地。

與此同時,嚴格的資本控制穩定了人民幣幣值,然而這阻礙了中國尋求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習近平的核心經濟目標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這也包括「2025中國製造」計劃,政府向被認為是具有戰略性的機器人、半導體和其他行業投入了巨資。

在中國投資或運作的外國公司也受到影響。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17商務環境白皮書,去年有81%的會員感到在華不受歡迎,這與中國不明的監管環境和貿易保護主義有關。商會會長畢艾倫(Alan Beebe) 表示,該商會對外資在華的展望「不如以前那麼樂觀」,因政策與監管上的改變,中長期更偏向悲觀。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事務副會長彭捷寧(Jake Parker)說:「除非我們看到外國銀行能夠將股權上限從49%升高到50%,或者是外資保險公司能夠擁有完全的市場准入,否則我們就是在進行與五年前相同的辯論。」

習近平多次重申,國有企業應當是經濟高度的決定者。近幾年,北京要求國有企業重樹黨委在商業決定中的決定性作用。2015年出台的一份國有企業改革藍圖中,並沒有提到2013年所說的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在北京的一名西方外交官告訴路透社說,習近平的執政重點現在越來越明確,那就是提高的地位和維持社會穩定。「當經濟繼續開放與維穩產生衝突時,維穩的聲音會佔上風,」這位外交官這樣說。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